文 / 落叶知秋
11/18/2019 12:30:19 PM
幼时在乡下郊野常见臭杞树。此树类似灌木,枝条颀长绿叶繁密,夏秋之际结有类似小青橘子的果实。果皮粗厚,味道涩苦,嗅之有微臭,晾干入药名曰“枳实”,可治疗胃胀消化不良。乡人指认此树为臭杞——疑其因果实有微臭,北方人读“枳”字发音不准,将此树读之为“臭气树”,又以“臭气”不雅改为“臭杞”。
在古文《晏子使楚》名篇中,杞树曾被晏子精彩引用: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而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煕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为驳斥楚王而引用了橘生淮南淮北之差异,这一形象比喻使楚王哑口无言自取其辱。此文在充分展示了晏子博学多识、善于辞令的外交才华之时,也显现出楚王及其大臣们的骄横愚昧。他们闭守于深宫奢靡生活,根本不懂民间农桑,对于橘和枳这两种树木一无所知,竟被晏子唬住,成为千古笑柄。事实上,橘和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树木。橘不管生于淮南淮北结其果实都是橘,即使因水土不同而引起果实味道差异。但橘树物种不变,绝不能变异为枳。类似小青橘子的枳果乃中药微有臭味的枳实,其味道怎能和橘相比?晏子使楚巧借橘、枳之典故不辱使命流芳千古。
近年来因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已很少见到臭杞树。今夏在青岛偶从网上看到登州路15号有棵百年臭杞树,幼年回忆和史书故事使我决意登门寻访。找了一上午总算在老城区的齐东路公交站牌处找到了登州路15号。15号小铁牌钉在一断墙上,断墙旁边有歪斜石阶。沿石阶走上去是一片杂草丛生、拥挤着十几间简易房的大院落,中间一栋古朴敦实的楼房,墙皮斑驳脱落,楼前是石质平台灰色花岗岩楼梯——犹如一位独自守望着残破家园的落寞贵族,苍凉而执着。院子里静悄悄,生锈的铁栅门紧锁着,楼前一棵绿葱葱的臭杞树,树干直径约三十公分,树冠亭亭覆盖,遮挡了二楼窗户。树上结有稀疏小果,大如青杏,果皮粗糙坚硬,顶端鼓着一个小豆豆——这就是古书记载的枳、杞橘,中药治疗胃胀腹痛的“枳实”。幼年在乡下见到过的臭杞最高不过两米,因其枝干坚韧,老人喜欢用来做拐杖。而今这棵百年杞树竟有五米高,树干老态龙钟,枝叶依然苍翠,实属罕见。
院中一白发老翁走来,见我给杞树拍照很是赞许。他说现在懂得这种杞树的不多了,大热天来这拆迁院子看这棵老杞树的更是稀罕。这座大院楼房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个日本商人修建的私人住宅,当时是登州路最洋气的建筑之一。日本人在院子里面种植了很多杞树,据说日本人因这种树枝条修长,叶子浓密,可以在铁栅栏内当围墙绿化庭院,果实又能入药。后来日本人走了,楼房归公,院子里开始砍树乱盖房子。还好,总算留下了这棵杞树。现在这一片老房子都要拆迁,这棵百年树龄的杞树以后怕是见不到了,多拍几张照片留个念想吧。
我为杞树拍照后向老者告辞走出了院落。走在高楼商厦林立、夹杂着棚户区的街市上,心中感慨不已——那些当年入侵青岛的德国人、日本人尚且如此尊重他乡文化,可我们把那些侵略者赶走之后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我打开手机看着杞树的照片——也许给孩子讲《晏子使楚》的故事时,只能用图片解读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而今濒临消失的臭杞树。
2019-11-4济南明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