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石头

文 / 落叶知秋

12/2/2019 12:10:31 PM

旅游者叹曰:北京看墙头,西安看坟头,苏杭看桥头,敦煌看佛头,上海看人头,云南看石头。这些墙头、坟头、桥头、佛头、人头多是人文景观,唯云南之石山石林却是亿万年前遗留在边陲荒原的大自然奇观。
九乡溶洞和石林隶属举世罕见的喀斯特天然造型博物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九乡翠荫峡,冷风阴阴,水流淙淙。夹岸峭壁千仞,石崖棕红,壁上古木斜出,藤络悬绕。峡谷中划船游渡,两边壁崖如倾,掩映蓝天一线。登岸后,乘电梯深深下滑,落至溶洞。洞内广袤幽深,于漠漠昏暗水声呜咽中,又见奇峰险峻,洞穴错落。洞穴顶端多有裂隙,可窥见蓝天白云。时逢正午,阳光灼灼,如电如束,照射斜谷。有瀑布从洞壁断裂处飞流直下,回音若雷,于峡涧汇成激流澎湃,奔腾远去。据导游讲:此涧水与珠江相汇通。
涉水探谷,一大片色彩斑斓的钟乳石呈现眼前——有的枝干林立,如橘红珊瑚礁;有的玲珑剔透,如玉石亭台;有的如节节翠竹拔地而起;有的如斑点密布的冰糖葫芦串串相连。最神奇乃是酷似唐僧师徒四人的一组奇石:唐僧身披橙色袈裟,于高处合掌参禅,盘腿端坐。悟空手持金箍棒抬头仰望师父,沙僧挑着行李,八戒则弓身背负一女子。此组人物形神毕肖,令人疑是艺术高手刻意雕塑,细看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还有一组奇石乃是童子拜观音,但见观世音面目慈祥,衣裾洁白,手持扬柳玉净瓶端坐莲花台,身后是龙女侍坐,莲花台下有善财童子叩首参拜——神佛果真有灵乎?观此造化当深信不疑!
峰回路转,开阔处如平台,低狭处如隧道,石阶临水倚壁呈螺旋状。游人淋着穹顶滴水排列单行,时而如蜗牛俯首攀登,时而如壁虎侧身挪步,时而相互牵手越过窄窄栈桥,时而紧抓扶栏腿脚颤颤下石梯……此时此刻,走在这里之旅人,不管心中何等恐惧,不管脚下之路何等崎岖,亦要遵从“此地不走回头路”之千古规训,鼓足勇气一直向前走,向前走……
走到山穷水尽,豁然开朗。原以为走出了洞穴,却是来到展厅。厅内地势平坦,洁净清爽,其面积有两个篮球场大。中间高约十多米,周边高约三四米,如同一座椭圆形石头穹庐。石穹展厅内华灯璀璨,照射的翡翠水晶展品熠熠闪光——这云南乃翠玉水晶之乡。柜台内展出的羊脂玉洁白润泽,翠玉碧色结绿,翡玉橘红艳丽,水晶纯净透明。其价格从四位数到八位数不等——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令人叹为观止。又见展品中有许多贝类化石,这些堆积的贝类化石乃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文献——让这些永恒的身影印证了数亿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的深处,而今海已枯而石未烂,这些化石顽强地保留着伤痕斑斑的身骨,诠释着当初山与海的缠绵和碰撞形成的演变。这座溶洞乃是当初海底裸露后,含钙质的泥沙沉积覆盖了这片岩礁断裂层而形成了这片混合岩山体。这片山体于亿万年来历经了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以及被风化,被雨水切割而形成了现实奇观。
从翠荫峡进溶洞时老乡们说:“溶洞里面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桥,洞中有天,洞中有江河瀑布,洞中有神仙显灵。”游览后深信不疑。
从展厅走出溶洞,蓝天丽日下,一树树山茶开得如火如荼。站在洞口俯瞰脚下,依然是青山连绵。于此处乘坐索道,飞越峡谷,告别九乡溶洞,直奔路南石林。
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的石林更酷:见千万峰铁色巨石嵯峨嶙峋、巍然高耸直刺青天,如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如狼牙巨齿层叠排列,如黑浪狂涛漫卷翻滚,如狰狞怪兽迎面扑来……沿巨石压顶的小路曲径左旋右转,进石林深处,如置身八卦迷阵,不知时空,更不知自我,唯目荡神摇惊恐不已!悬壁倒立的钩形峰石中间,有“剑峰池”积水深潭,潭中倒映尖尖乱峰,水上水下如刀剑相峙。跨越拱桥,夹道怪异巨石千姿百态,每一组石头都根据其亦幻亦真之形态而赋予其名:有“刀山火海”“狼心狗肺”“二鸟度食”“狮虎争霸”“倒海翻江”“长颈鹿”“神龟石”“象鼻洞”等动物名称。还有酷肖人物的“书生赶考”“母携子游”“张果老骑驴”“阿黑与阿诗玛”等。最危险的是“千钧一发”一组石景:两根约有七八米高的石柱呈门框状,顶端挤着一块摇摇欲坠的巨石,令人心惊胆寒不敢仰望。
“阿黑与阿诗玛”是一个彝族民间故事:很多年前彝族有一对恋人,男的叫阿黑,女的叫阿诗玛。阿诗玛美丽善良能歌善舞,被山寨土司抢走。阿黑救出了阿诗玛,两人逃入石林,土司带人追赶进来,石林山摇地裂。平静后,土司一伙人化为“狼心狗肺”一堆乱石。阿黑与阿诗玛相拥相依化为一对石头恋人——这就是“阿黑与阿诗玛”巨石之来历。导游讲着,用手敲打那块酷似彝族少女的“阿诗玛”石头,那块石头竟然回音悠悠颤颤——这是阿诗玛在向阿黑哥唱歌道情。所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即源于此处之石。
这些有感应的石头一定是些远古的密码符号,它们在用奇形怪状的语言向世间默默讲述着:当初它们混沌蒙昧的大自然母亲曾在这里历经了山崩海啸、熔岩裂变之阵痛狂躁,才从海泣云立、水深火热之中诞生了这块彩云笼罩的南国高原。也许它的大自然母亲为了纪念那刻骨铭心的分娩之痛,为了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给这块艰难诞生的红土地留下醒目胎记,才造就了这片裸露地表的石头之林,使人间有了这独一无二的石景之绝,从而使一代代来此观瞻之人对古老庄严的大自然母亲敬畏有加,顶礼膜拜!
意大利旅行家艾伯特·贝托拉兹在《地球故事》中论述石头:“在这些地方,地质时代与生命的历史被一页一页地雕铸在石头上。”
云南的石山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这些石山岩林的根部呈青灰色,每当被雨水淋湿后,石根表层就会沁出细细的青苔——从而证实着这些山岩曾是远古的海底礁石。石山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翠玉、水晶、白银矿。这些矿藏被石层之上厚厚的红土地复盖。这片含硫酸钠铁的红土地对于农民种庄稼来说,其效益远不如北方的黄土地和黑土地。以前祖祖辈辈住在石山坝子上的农民根据旱季和雨季,采用原始的农耕方式在山地上播种玉米和蚕豆,终年辛劳但仍然吃饭艰难。所以他们的祖辈就闯出了一条马帮之路。这支在乱山中披荆斩棘、笑傲江湖的马帮大军曾经对云南的交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乃是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
由于藏族人的日常饮食以乳肉糌粑为主,必须以饮茶帮助消化。但藏区却不产茶,滇藏地区都产良马,而且从云南到西藏运载的商品又以茶叶为主,历年来就把这条运输主干道称之为茶马古道。当时丽江的木氏土司曾在此关隘口设有海关、兵营及邮驿,至今在观音峡还保留着木家后人为纪念当时马帮运输而建筑的四方亭。亭柱楹联是“青山道一样云天海阔是故乡,何惧路三千江险山峻走四方”。
还有木家后人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雕刻的石像。纪念于公元1639年正月25日这天,应丽江木氏土司木增的邀请,徐霞客来至木家王府,得到盛情款待。徐霞客经大理至观音峡入丽江,游历十五天。在其《游记》中对观音峡记载了重要篇章:“七里,乃渐转西北,岗入八里而下。坞盘水曲,田畴环焉,其崖累累……始望漾共之水已嵌深壑中,不得见矣。于是路北有石山横起,其崖累累,虽不高,与大山夹而成峡……其山当西大支自西东来,至此又横叠一峰,其正已转而南下,其余支东下而横亘,直逼东山,扼丽江南北山之流,破东山之峡而出为漾共江,此山真丽江之锁钥也!”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茶马古道地形复杂,唯有马帮才能如履平地,日本侵略者更是鞭长莫及。这就使茶马古道成为能在西南边境顺利运输抗战物资的重要通道,当时美国及东南亚爱国侨胞捐赠的大批抗战物资就是通过此通道进入中国。滇藏史志上都有确切记载。
在《云南十八怪》中,有“四季衣服同穿戴,鲜花当做下酒菜,石头当做枕头睡,有话不说歌来代……”之说。这民族众多景色神奇的的七彩云南乃是蝴蝶王国,鲜花之乡,翠玉之城,歌舞之邦。在这片四季如春、山川纵横的红土地上,到处盛开着山茶杜鹃,到处生长着制做普洱茶饼的大叶绿茶,到处有穿着绣花衣服的男女老幼歌之舞之。当我们旅游团队来至丽江纳西族的寨子里之时,正逢村民们在唱歌跳舞,他们欢迎我们远方来客也参加表演,于是我们也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
2007春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落叶知秋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