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健
12/8/2019 8:37:44 AM
内容提要:本文说了孔子之姓的本义,和孔子倡导之克己复礼的本义。前一个结论是:伏羲女娲胤脉曰“孔”;或:龙凤图腾传人曰“孔”。后一个结论是:“克己复礼”本指要克制私利,不停地为了公益事业而努力。
关键词:龙中凤、凤中龙。少昊。大昊。巳姓。玄鸟。人龙共首。豆。壴。建鼓。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国学也是让我们知道文化源头的学问》。既然在之么神圣的“孔学堂”里讲说,那我就讲一讲孔子之姓的本义,和孔子倡导的“克己复礼”之本义——因为“孔”字在《老子》的“孔德”、《诗经》的“孔硕”里,还保留了“大”的引申义,这就引起了我下面的思索。而批判“克己复礼”是“文革”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而“克己复礼”原本到底说了是什么,也让我困惑,所以下面也说说我的管见。
在这里我预先将“孔”字的本义说出:
伏羲女娲胤脉曰“孔”。或:龙凤图腾传人曰“孔”。
伏羲,文献上又称大昊、帝俊、太昊、太皞、伏羲、包犠、虙戏、高辛、重黎、帝舜等。女娲,文献上又称羲和、月母、常仪、嫦娥等。
中国较早史藉记载的第一个领袖民族该是少昊(见《国语·楚语》下)。虽然文献上大昊排序在少昊之后的颛顼之后(见《国语.周语》下),但以往人们习惯把这个民族的族号排在大昊之后。
关于一个民族集团称“大”或“小”的问题,学者徐中舒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作了定论:“地以大小为名,原有对称之意,故地称小,新迁称大(见《徐中舒论先秦史·再论小屯与仰韶·大月氏大夏为虞夏民族西徙后的名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大昊虽是由少昊故地迁出者之名,然而少昊毕竟是根脉深远的古族,大昊毕竟是让这一古族更加灿烂辉煌的继续,所以此后少昊故地之民会有自称大昊者,大昊在地亦有自称少昊之民,为此文献上有“两昊”的称谓(见《盐铁论·结和》)。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少昊氏活动的时代,相当于由北辛文化之后,大昊氏活动时代,相当于山东龙山文化之前,北辛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之间是大汶口文化。就《左传.昭公十七年》“少昊氏鸟名官”、“大昊氏以龙纪”之说,根据《山海经》女娲主图腾为又名“鵷”(《大荒东经》)、“狂”(鵟。《大荒西经》)的猫头鹰之说,我认为作为女权社会、以鸟图腾为主图腾的女娲氏,发展出父权社会、以龙图腾为主图腾的伏羲氏。所以女娲可视为少昊,反过来伏羲则可视为大昊。
大昊来自少昊,按图腾往往可以继承的规律,虽然“大昊氏以龙纪”,但是其应该在继承了“少昊氏鸟名官”之鸟图腾的前提下而彰显龙图腾的。所以龙图腾的标准图像结构则是“龙中有凤”,同时已有的凤图腾,因为后起的龙图腾“龙中有凤”之缘故,也和龙异质同构而变得“凤中有龙”。
我们从红山文化两种龙图像中可以看到这种“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的现象(图1-1、图1-2)。
图1-1.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鸮角猪嘴蛇躯龙:
图中鸮(猫头鹰)代表凤鸟,猪嘴,蛇躯代表龙,正所谓“龙中有凤、凤中有龙”。
图1-2.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冠羽猪首蛇躯龙:
图中龙上翘的冠羽借代凤鸟,猪首、蛇躯代表龙,正所谓“龙中有凤、凤中有龙”。
如果我们理解图1-1、图1-2异质同构中的凤鸟为女娲,龙蛇是伏羲,我们就会明白商代多见的龙鸟同身的图像,及生鸟爪或鸟喙之人与龙同身的图像的内涵是什么了(图10-1,图10-2)——所以我不妨现在就挑明:
那龙鸟同身的龙是伏羲,那鸟是女娲;那生鸟爪或鸟喙之人与龙同身的人是女娲,那龙是伏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红山文化“龙中有凤、凤中有龙”图像,其排列的顺序为凤上龙下,而商代“龙中有凤、凤中有龙”图像,其排列的顺序为龙上凤下。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红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母权到父权社会的变化,还可以领略到凤图腾之少昊和龙图腾之大昊,他们相互之间的因袭关系。殷人自称是帝喾大昊的后人,帝喾大昊毕竟是少昊之后。
那么,伏羲女娲胤脉曰“孔”、龙凤图腾的传人曰“孔”,是怎样体现的呢?
众所周知,孔子为宋国贵族,宋国贵族出自商王族。商王族姓巳,读音为“子”,文献上一般记商王族之姓为“子”(见胡小石《读契札记·殷姓考》载《江海学刊》1958年2期)。因为姓来自古老的母权社会,所以甲骨卜辞上反映商王族之姓的“巳”旁多加以“女”——目前通用字典里还没有这个从女从巳的字,且以“妃”字替代。卜辞上的“妃”字显然是“巳”字的衍生字,也就是说,商王族之姓初始书写作“巳”。
这个“巳”,字象形人头蛇身的神人——伏羲或女娲。
殷人自称是帝喾大昊伏羲氏的后人,人头蛇身,是伏羲女娲形象特征之古老的传说(图2-1、图2-2)。
甲骨文“巳”字上部分的“口”象形人头,下部分“C”形或“S”形笔画,象形龙蛇之身(图3-1)。
我们使用的汉字源头基本是商代文字。商代造字的环境往往反映在文字上,我们不妨将这种造字的环境名为“字境”。“巳”字造字字境是人们相信伏羲女娲长相乃人头蛇身的时代。
商代以前图像之龙的身躯无不呈现“C”形或“S”形(图3-2)。
像甲骨文的龙、蛇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云(云从龙)、水(龙主水)笔画虽然呈“C”或“S”形,但体现字境的特征比较一般,下面特例举产生于商代的《易经》当中的字为例。
如《易经·乾》卦爻题之“九”——它象形伸一爪“S”形的龙(图4-1),其字境和龙图腾之帝俊生十日、一日巡天九日待岗的信仰有关。故而拟形传说中待岗之龙“九”为数字之名(巡天的那一个太阳名曰“龙鵄”“鸗鸱”“龙鸡”,在商代图像中,它为鸟和龙异质同构的玄鸟——这玄鸟颈上生着龙鳞,翅膀上盘着一条龙蛇。图4-2)。
如《易经·丰·初九》“虽旬无咎”——传说龙图腾的帝俊伏羲氏和女娲氏(羲和、常羲)生了十个太阳,太阳的名字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字境让我们道“旬”字象形龙抱太阳(图5-1),或仅象形龙伸一爪而省略太阳(图5-2);“旬”是十个太阳轮流巡天值日之谓;进一步我们也许会搞清以太阳名字命名的商王族上层领袖,他们兄终弟及继承传位的初衷,也在模拟传说中的太阳值日。
如《易经·益·六四》“利用为依迁国”——“依”当为“衣”的衍生字。商王族代表人物穿着龙蛇衣饰之状,乃甲骨文“衣”的字境,故而其象形并转而会意商朝国号。一般认为“殷”为后代人称商朝之名,实际“衣”是“殷”的本字,“殷”为假借字。商王族以龙纹装饰的衣服,为自己一种国号的象征(图6),可见“为依迁国”是指殷王改变下属邑邦主人的重大举动。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反过头了来说“孔”字了。
“孔”,《说文》谓其乃“从子从乙”的字,“乙”指的是燕子;燕子每年春分到来是祈子之候,由而得子很是嘉美。许慎此说虽不甚靠谱,但却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和司分有关的鸟名——即《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记载的司分玄鸟。这玄鸟不是燕子,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图腾玄鸟,本文例图4-2 就是又名“龙鵄”、“鸗鸱”、“龙鸡”的玄鸟。
在商代图像中,这个图腾玄鸟大致有以下几种呈现状况:
1.以猫头鹰为本鸟,在其翅膀上盘附龙蛇或象征龙蛇的漩涡纹(图4-2、图7)——那猫头鹰象征女娲,龙蛇或漩涡纹象征伏羲;
2.玄鸟头上衔有一条龙(图8)——那玄鸟象征女娲,龙象征伏羲;
3.玄鸟头上生着一条冠子一样的龙蛇之躯(图9)——那玄鸟象征女娲,龙蛇之躯象征伏羲;
4.生鸟爪或鸟喙之人头上生着一条冠子样的龙蛇之躯(图10-1,图10-2)——那玄鸟象征女娲,龙蛇之躯象征伏羲。
上述四种状况除图4-2而外,显然可谓龙鸟共首或龙人共首。其第四种,显然是前三种的另种体现形式。这因为图腾和图腾信仰者之间,位置往往可以互相交换。例如:
图10-2——人手拳曲,那是与鸟爪异质同构的结果。人嘴显然与鸷鸟的鸟喙进行了同构。人的头发不仅与“S”形的龙躯异质同构,而且发不打发髻,是披发,且文身被体,正是“被发文身”的东夷人服饰。殷人祖源为东夷,伏羲女娲文明自然发生在日月升起的东夷地区。
图10-1——人手拳曲作鸟爪形。人身有乳房的强调,这说明人身是女身。人身的屁股上强调了“⊕”形标志,这符号的“〇”象征天,符号中的“十”大地东西南北四方(亦有“〇”中作“一”的符号,那“一”是大地之东西),此说明其人是生了天地的人,按天精为日、地精为月的认识,其人当然是和帝俊伏羲氏生了日月的女娲、羲和、嫦娥。《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女娲主图腾为名“鵷”、《大荒西经》说女娲主图腾名“鵟”,在这张图中虽然只保留了鸟的爪子,却在图4-2、图7、图4-2、图8、图9表现出了图腾的全身。
可以这样肯定:图10-1、图10-2,就是“孔”字造字字境特征的反映,更是概括为符号化文字的基础图像。
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孔”字,《孔鼎》上所载的“孔”字(图11),应该象形自图10-1、图10-2这一类的图像、图形。
诚然,“孔”乃“从子从乙”的字。
在甲骨文中,“孔”字的“子”,使用起来往往与“人”“女”“儿”等字不别。图10-1、图10-2图像中的女娲,即属于“人”“女”之范畴。
“孔”的“乙”字,字笔画呈“C”形,它正是图10-1、图10-2女娲头戴伏羲龙图腾之身躯。
如果上述“孔”字乃人龙共首之图像图形的象形字的说法可准,那么孔子的“孔”姓,便意味着伏羲女娲的胤脉、龙凤图腾的传人之谓。
“孔”字有“大”的引申义,前提应该是其源自伟大的东方人祖伏羲女娲胤脉、龙凤图腾传人之字境。
我想,孔子应该知道“孔”字的源头意义,只不过他处身在“我姬氏出自天鼋”的政治大环境里,坚持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信念而不语而已。若果然如此,孔子的伟大是必然的。
下面容我再简略的讲讲孔子倡导“克己复礼”。
关于“礼”,《说文》是这样说的:“礼,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关于“礼”所从的“豊”,《说文》释为:“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
许慎说“豊,行礼之器也”粗粗看来似乎也说得过去,因为至少从大汶口文化开始,一直到清朝,豆都是祭天的专用礼器。但,这种解释含糊化了概念的确指性,不合乎思维的发展规律。“礼,所以事神致福也”说得虽然不错,但也含糊化了概念的确指性。
今天人们解释“礼”为“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好像也对,但仔细分析,却发现这是阶级斗争通通不论壶的霸道之说。因为,虽然古人迷信君权神授,但从传说夏代的《五子歌》“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开始,直到“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观念普及之时,“礼”为“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之说失之偏颇。此说忘记了“天下为公”不是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乃天下为各个种族、民族集团所共有。周武王取代商朝,分封古代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物之后,就是《礼记.礼运》所谓的“天下为公”之实质。这种“天下为公”,在周厉王“专利”天下之后的帝秦时代才失去意义。 可以说周代以前的“礼”,是各个种族、民族集团所共同遵守的利益分配原则。为什么这样说呢?答案就在“礼”所从的“豊”字的本义中。
“豊”就是“礼”的本字。
在对照甲骨文“鼓”及与其构形的字(图12),推知“豊”字不应该从“豆”,是从“壴”的字。“豊”(学者认为丰、豊或为一个字)字象形建鼓(图13)。
“壴”,《说文》说它是“从屮从豆”的字。其实“壴”象形有枝桠状物在其上的鼓,“屮”象形文献上一般叫它崇牙、羽葆的东西,它是太阳树的象征物。此种鼓一般称为建鼓、晋鼓、等(图14-1)。
甲骨文“豊”的造字字境有通天太阳树之信仰,认为太阳树上栖息着伏羲女娲生下的太阳鸟,还认为鼓乃太阳树树干的截取(图14-2),敲击鼓则意味着告知天帝祖先,或代表天帝祖先来格(详见拙作《造物未说的秘密》十二章)。《说文》释“壴”谓“陈乐立而上见也”,正是指着上通神灵之仪式当中而陈乐置鼓的意思。
“豊”在甲骨文中用作“酒醴也”(见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释“豊”),也说明了它从“壴”,因为先秦文献中建鼓的正常用途一是祭祀通神(包括以神的名义宴飨),再就是战争励进(祖先神灵莅临佑护前进),而“酒醴”就是祭祀神灵的酒,它与击鼓通天相互配套,但它在通天的特征中,不如击鼓鲜明。准此,“豊”或“丰”字象形建鼓之崇牙、羽葆间系挂代表丰收之庄稼或代表财富的贝玉,当鼓声敲击之时,正是向祖先神灵告祭之时。
既然敲击建鼓是通神的事,那么通神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克己复礼”这个词组。
“克己”和“复礼”是相对的两个词。
“己”,当是指私己,“克己”则为克制私己。
“复”,甲骨文象形两旁有坡道的高台,坡道旁有一足形,会意此高台乃可以重复上下的地方。这种高台今天名字叫堌堆,《易经·复》卦之“复”,反映的是它字义,《诗经·卫风·氓》中“复关”指的是在这种堌堆上经商之举。 《易经》中它又叫“高陵”(《同人》)“丘园”(《贲》)等,它是史前防洪水、敌人、野兽的人工建筑的土台子,今天山东许多没遭商业开发的地方,常常可以见到它的模样。良渚文化遗留的大土陵,也是它今天可见的模样。 按最初意义来看,“复礼”就是“反复其道”于“礼”,这“礼”,具体的外现特征就是击建鼓而通神——通神须克制私利,私利的反面则是公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这两种大事上,集团领袖必须“克己复礼”。
准此,“克己复礼”则该是:要克制私利,不停地为了公益事业而努力。
谢谢大家肯听我的管见。
(本文是北京大学孔学堂讲稿。曾以作者本名发表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主编《科学艺术传承创新》一书。中国轻工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5)
(以下是例图)
图1-1.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鸮角猪嘴蛇躯龙
图中鸮(猫头鹰)代表阳,猪嘴,蛇躯代表阴,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鸮头猪嘴蛇躯龙,出土自20世纪80年代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鸮当然是鸟;猪是生性喜水的动物;蛇是有鳞爬行类动物,涉水如鱼,甲骨文“它”字是蛇的象形字,其字型与“龙”相似,均有“C”“S” 形躯体的拟形,后世称它为“小龙”“圣虫”“神虫”,商代的彝器上有时直接用它为装饰纹样,其为龙类。
图1-2.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冠羽猪首蛇躯龙
图中龙的冠羽借代鸟,进而代表阳,猪首、蛇躯代表阴,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媒体称“华夏第一龙”,是距今5600年左右“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大”的玉龙,它头似马又似猪,对照石家河文化的凤鸟额上的的冠毛,知道它额上拖的是鸟头上的冠羽。
图2-1.石家河文化之人头蛇身伏羲女娲玉雕
这是明代黄君孟夫妇墓曾经出土的石家河文化人头蛇身的伏羲女娲像:人头戴羽冠,象征其为鸟神,人为蛇躯,亦即龙躯,象征其为龙神,此即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的明显叙说。
图2-2.西周晋国王族墓出土的商代伏羲女娲交尾玉雕
图3-1.甲骨文“巳”字的两种写法(《粹》1115,《甲》2896)
“巳”字象形人头的“口”下,“S”或“C”笔画是龙蛇之躯的象形
图3-2.商代“C”形龙和“S”形龙(上·商代的玉龙 下·商代青铜器上的“龙”字)
商代的“龙”字承袭史前含山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之龙图像,皆为“C”“S”形。
图4-1.甲骨文“九”(《存》1919)、商代的“龙”字承袭史前含山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之龙图像,皆为“C”“S”形。此以“S”形龙形为字本。
图4-2.商代玄鸟造型的青铜器彝器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代的玄鸟又可称为“龙鵄”“鸗鸱”“龙鸡”,它的图像特征是:翅膀是必盘以龙蛇,或象征龙蛇的旋涡纹。这只以猫头鹰为本鸟的玄鸟不但翅膀盘以龙,而且脖子上还有商代象征龙的龙鳞纹。它就是民族信仰中巡天的太阳鸟。
图5-1.金文“旬”(《王来奠新邑鼎》)——象“C”形龙抱日
图5-2.甲骨文“旬”(《合集》11482,《合集》37903)——象“C”形省略了“日”的抱日之龙
图6.甲骨“衣”字(《后》下34·1,《甲》3914,《甲》1190)
甲骨文凡与龙有关系的字,均带有“S”、“C”笔画。“衣”字文强调“S”“C”笔画。因为这种衣服是龙图腾民族衮龙衣著体的王族领袖之象征,所以商朝又叫“衣”朝,或者还可以理解为“穿龙袍之人的天下”。“衣”即后来的“殷”,“衣”是正字,“殷”为它的读音。
甲骨文似乎还不见“殷”字。在周代金文中(《保卣》《盂鼎》),“殷”字象形手持器物叨击有孕之身(或有物之身),如果果然如此,那么周代“殷”字的的造字字境应该反映了周民族对商王族的憎恶:史载商纣王残酷凶狠而剖孕妇看胎儿、剖比干看心脏等,都借“殷”字所象之形揭露无余。如果说商王族以神圣无双的图腾龙衣来象征商朝,那么周民族则以剖孕妇看胎儿之残暴象征商朝——这说明中国早期的文字乃字境的标志(Logo)。
图7.妇好墓出土的玄鸟
图8.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龙凤呈祥玉雕
这也是商代龙上凤下之排列的例子。凤鸟生着一条“C”形的龙尾巴,是“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的体现。
图9.妇好墓出土的玄鸟
图10-1.商代的玄鸟玉雕
图10-2.在女娲臀部上象征天地的符号
伏羲、女娲共首像之女娲臀部上“⊕”符号,即文献载帝俊与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的图证——日为天之精,月为地之精。
图11.《孔鼎》上所载的“孔”字
图12.甲骨文“鼓”及与其构形的字(《京》2212、《甲》528,《后》上95)
图13.甲骨文“豊”(《人》870、《后》下8.2,《南明》445)。
图14-1.战国青铜器上的建鼓
图14-2山东沂南汉画像砖上的建鼓
鼓上的枝桠状物拟太阳树树枝,鸟拟太阳鸟。此鼓侧面绘有明显的太阳纹,说明它在拟太阳鼓——太阳鼓乃取想象中太阳树枝干制作的。
图15.甲骨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