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润庠七言联

文 / 北冥有鱼

2010-10-17 23:31:55

状元书法是这些年方兴未艾的一个收藏门类,前两年还有拍卖公司推出了状元书法专场,这主要因为科举制度是以文取仕,各科状元多数都是朝廷的大官,不仅八股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都不错,不少状元还以书法名世,像明代的杨慎、焦竑、文震孟、清代的戴有祺、翁同和、曹鸿勋、张之万、张謇等,这当中,陆润庠也算是佼佼者。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出身于仕宦家庭,七世祖陆肯堂即为康熙廿四年乙丑科状元。陆润庠天性颖悟,“四声幼能剖,十岁毕九经”,家传医术,温文尔雅。同治九年(1870年)由县学甄拔为优贡生送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即在殿试夺魁,在34岁时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
陆润庠考中状元以后曾入值南书房,迁侍读,后任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后因庚子西狩护驾有功,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又擢内阁大学士,后又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属于性格温和,办事认真、头脑不太活络的一类人,虽贵为大臣但服用简朴,面对清末变局,他固执的主张“酌停新政”,免致孔学“圣教”沦落。
辛亥革命以后,陆润庠不愿做民国的官员,继续做小皇帝溥仪的师傅,然而尽管付出种种努力,却难挽将倾大厦,加上年纪大了,想教育一个淘气的小皇帝颇有难处。1913年1月,他辞去了帝师的职位,1915年9月,陆润庠满怀清帝国败亡的失落告别人世,也有人说他是殉清自杀的。
就在辞去帝师的这段时间,陆润庠和青岛有一段亲密接触。
确切的来青时间已难以考证。有文说他在隆裕太后去世后在青岛参加了祭拜会,隆裕太后去世的时间是1913年2月22日,离陆润庠辞去毓庆宫授读差事不足一月,此说若成立,他来青岛肯定在辞职前就计划好了。从陆润庠的请辞奏折上看,他强调的是“年逾七十,老态日增,每逢秋冬喘逆不止,近更行步艰难,两耳重听,皇上读书有时错误未能指正,于毓庆宫讲授一事尤不相宜,若再以衰庸窃位,势将贻误圣学,关系匪轻”。依陆润庠对清廷之愚忠,刚一辞职就前往“特区”观光旅游或者定居不太可能,因此陆润庠在青岛参加隆裕太后祭拜会一说似乎不足采信。
比较清楚的记载是他参加了1914年3月在周馥宅邸举行的十老会,劳乃宣在记述十老会之事时也有“甲寅之春,陆凤石自都门来……”之语,甲寅年即是1914年。陆润庠参加十老会成立大会并留诗一首:

“偶从海澨(shi)解征鞍,破涕同为一席欢。入座尽多耆献在,暂归幸荷圣恩宽。桃园不隔人间事,玉宇终愁高处寒。回首觚棱劳寤寐,犹闻天语许甘盘。”

从中可以看到他对清廷的眷念之情。他还在青岛会见了德人卫礼贤,日人宗方小太郎,也曾到戏院观看京剧。陆润庠到青岛是打算常住还是度假旅游不得而知,不管怎样,1914年8月爆发的青岛德日之战使他不得不离青回京,在德人卫礼贤的笔记里就有“年轻的中国皇帝的老师到青岛造访,他和几个朋友到充满神秘传说的崂山旅行,这时,青岛被围困的消息像晴天霹雳般传来……”的记载。陆润庠在青时间住在什么地方,没有见到记载。
人去字留,陆润庠的书法至今可以在故宫、苏州园林等多处地方见到,荣宝斋最初的匾额是他给题写的,中国美术全集也收入他的一付七言联,他的书法意近欧、虞,清华朗润、婉丽劲健、平稳舒缓、意态潇洒。但因陆润庠从科举中来,为官时间较长,故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馆阁气息较浓,缺少了一些笔墨的情趣和韵味。此副对联端庄秀雅、指腕灵动、柔中带刚、笔笔送到,透出一股儒雅之气,在陆润庠传世较多的书法中属不多见的精品。
联中用了两个典故。
“陈惊坐”语出《汉书·卷九十二·游侠六十二》:“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也就是说:陈遵这个人名气很大,有个和他同名同姓还同字的人到别人家串门,自报家门后能把在座的人都吓一大跳,以为贵客临门。出来一看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位可爱又可怜的老兄就被人们称之为“陈惊坐”。
“赵倚楼”的典故来自唐代诗人赵嘏一首描写深秋拂晓景色、抒发羁旅怀归之思的诗,诗名为《长安秋望》,诗中有“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妙句,博得了大诗人杜牧的赞赏,并送其一雅号为“赵倚楼”。
朝代鼎革,每人都不能置身度外,身处一朝重任的陆润庠自然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陈惊坐”,无奈与叹息之间,赵嘏的《秋望》诗萦回在耳边:“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景愁时艰,思归难归之情不由落诸笔端。
以诗人的方式来化解政治上的失意,是那些文人官僚的特殊享受。抛开政治不说,在心浮气躁的当代,欣赏一下陆润庠的字,也能享受到一份短暂的宁静。


中国美术全集所收录之陆润庠对联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