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水大侠李云麟登巨峰

文 / 北郭居士

12/16/2019 12:31:16 PM

海拔1130余米的崂山巨峰,气势磅礴地耸峙于胶东大地的山海之间,为华夏万里海疆第一高峰。在交通闭塞、原始落后的二十世纪以前,古人奉崂山为“道教第二丛林”“仙宅神窟”,更视最高峰巨峰为崂山鼻祖。巨峰周围被险峻陡峭的峰峦叠嶂和峡谷幽涧所环绕,明清以前罕无人至,攀登者需要极大的毅力与勇气,才能登顶饱览“巨峰观海”的壮阔景象,由此历代文人墨客和游方人士登顶者寥若晨星。
明清以来有关崂山的游记中,各地众多慕名前来崂山探奇览胜的文人游客,多是走的崂山周边海拔不是太高、道路比较平缓的人文景点:如清代著名志怪小说家蒲松龄,来崂山游玩数天,仅在崂山东南部沿着海岸线的太清宫等景点走了一趟。明代山东提学陈石亭,那么喜欢游山玩水,来崂山游玩时有即墨望族蓝田弟兄三人陪同,共三十余人伺候着浩浩荡荡爬山,爬到哪里兴趣所致诗兴大发,挥毫岩壁马上有跟随的石匠镌刻完工,供其一行欣赏评头论足。其一行最高处也仅是到了巨峰脚下的铁瓦殿、玉清宫,举头对近在咫尺的巨峰,却是望顶兴叹,其艰险而失之交臂不敢登顶!更有许多慕崂山之名而来的孤鹤散客,更是何其谈得登峰一饱“山海奇观”!而在晚清咸丰年间有一位后来官至清军二品副都统、代理新疆伊犁将军,有“烟霞癖”的人物来崂山探奇览胜,独身一人跃然攀登巨峰,并将目睹与感受,写下了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游崂山记》和长排七律《登巨峰顶》《度天门峰》等诸多优美诗篇的强驴级人物,这个人就是李云麟。


李云麟画像

李云麟(1834一1897年),字同安,号雨苍。是晚清时期在军政界和书法界都有名气的一位人物。他出身官宦家庭,先世明初由山西迁至河北永平,1833年移居卢龙。李家在清初以粮差得隶内务府汉军,遂著旗籍,为汉军正白旗。
李云麟年幼时天资聪颖,以读书勤奋闻名乡里。除精通经史子集外,举凡兵书、战册、天文地理乃至《奇门遁甲》等也无所不览。他年轻时干过农活,做过货郎;但却抱负宏大,胆气不凡。读书时在功名场上只考取秀才,因“三赴秋闱不第,遂弃文从戎”。李云麟有一爱好,就是遇险必登,深信风光必在奇险处。曾“徒步入关,不赍资粮,怀银二两,遍游五岳”。他“雄直有奇略,生贵家,独耐劳苦,终日不食不饥,徒步百里,经月不倦”。自言“大凡人之举事,不为则已,为则登峰造极,琐琐者何足道乎?”
李云麟从军后投奔曾国藩,在湘军中与太平军作战勇猛顽强,敢打敢拼,屡立战功,受到曾国藩的重视,由战功逐步擢升。1858年冬以五品武官擢升兵部候补主事(郎中),经曾国藩推荐至胡林翼麾下,领湘军建威一营转战湖北、安徽追剿太平军;曾守松子关、两路口(皆军事要地),参加太湖之战、潜山之战;表现出军事才能。1862年李云麟因收复湖北襄阳府有功,受到清廷嘉奖。
1863年秋,李云麟升迁四品京堂候补,办理陕南军务。1864年十月以三品头等侍卫帮办新疆军务,出任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兼署塔尔巴哈参赞大臣;1866年春代理伊犁将军。1867年冬升任二品副都统衔,改任布伦托海办事大臣。1868年春因处理新疆事务不当被清廷革职查办,流放黑龙江充当苦差,后遇赦回籍。1876年春左宗棠奏请清廷起用李云麟帮办新疆军务,李云麟随左宗棠西征大军“侦查贼情,诹稽地利,一切资其赞划”,为西征大军收复新疆北路作出了贡献。
1878年李云麟因与左宗棠在有关新疆政务上发生矛盾,称病辞职回到北京故居。当年九月李云麟呈递清廷《西陲事略》,分“论往七则”“述今十二则”“察来六则”三卷数万言,表述对新疆事务的看法,这是李云麟忠心事朝的具体体现。晚年赋闲的李云麟在1885年写成《旷游偶笔》一书,该书记录下他不畏艰险,历游华夏诸多名山大川的非凡之举。具有儒将风采的李云麟还是位书法家,晚年在家整理旧刻拓片的基础上制成法帖刻石二十九方,并于1888年将这二十九方石刻拓印成书,名《草书要领》。这二十九方法帖刻石,现珍藏于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是馆藏精品中的镇馆之宝。李云麟还有一部作品叫《藴真诗草》,内收他游览山水、军旅生涯、西陲边塞所历所闻的大量诗词作品,其中游历崂山时所作诸多诗词都收入其中。《清史稿》载有李云麟传。

游历崂山

清咸丰甲寅年(1854年)闰七月,二十岁的李云麟到山东莱州府办事。鬼使神差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他站在掖县城的高处东望,居然看到了胶东与掖县城相隔三百里,气势磅礴“直插霄汉”的崂山最高处——巨峰。他询问当地人有关崂山的情况,那些人都浑然不知。这相隔数百里的远眺一瞥,诱发了有着极强“烟霞癖”的李云麟征服欲望。在当时交通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只能用步行或骑马、坐骡马拉车的原始交通工具出行。李云麟用了两天时间长驱跋涉三百里,风尘仆仆单身来到当年进崂山必经的即墨城。
到即墨城里的客店放下包裹后,李云麟急切登上城楼,向着东南崂山方向远眺。但见崂山一带烟雾缭绕,青峰翠谷若隐若现,看不到巨峰的真实面貌。当晚他在下榻处询问一些即墨当地士人,因为这些人都没登过崂山巨峰,而且都拿一些传说和毛骨悚然的话来吓唬他。这更加激起了李云麟对不到崂山则罢,既然已经到来,必定要周游崂山最精华险要之处,登顶巨峰一览山海的巨大诱惑。
八月初五日丙辰,李云麟独自带上干粮,出即墨城往崂山方向进发。李云麟对这次崂山之游的所见所历,除了沿途观感所推敲写就的十多首长短律诗外,还留下了一篇四千多字的文言散文《游崂山记》,他以娴熟的笔触和优美的文思,向世人讴歌了这次独行七天所看到如诗如画的崂山。出发当天因有云雾,所见三标山、崂山方向云罩雾遮一派迷茫,他当晚宿于太平庄(王哥庄)。

“丁巳(初六)天适阴,转而南行十余里。见峰峦绵亘,秀媚都绝,与霏烟薄雾间,凝目眺之,仿佛亭亭背立,不睹真容。而翠钿云鬓,依约于香烟杳靄中,愈足系人思慕……复行数里,始见土人货竹者,因问峰名,担者曰:‘此挂云峰,为华严庵主峰’。”

薄暮时分,李云麟在阴雾中到达禅院华严庵(今华严寺),在道旁看到了如今已经不存的“天风海涛”石刻,当晚宿于禅院的客房内。李云麟在七律《晚阴赴华严道中》写道:

路转壑回暮景浓, 崔嵬复见矗霄峰。
苍茫树色迷山色, 浩瀚云容杂海容。
不见仙人参鹿鹤, 但愁窟穴隐蛟龙。
会看明日阳乌浴, 照散烟霞亿万重。

第二天初七戊午日,李云麟早起,到禅院后寂光洞上面的观日台看海上日出,可惜早晨还是云罩雾遮,没有看到大海沐日的奇观。


华严寺古道旁,李云麟当年目睹的“天风海涛”石刻

李云麟当天游览了华严庵周边的景物后,沿着滨海崎岖小道,一路南去过长岭、黄山、青山村,登垭口日暮时抵达太清宫。太清宫的道士对器宇轩昂的李云麟来访,非常欢迎,款待周到。初八己未日,在苏、薛两位道士的陪同引导下,来到崂山头上的八仙墩游玩。站在八仙墩上极目沧海群峰,李云麟对素有“海上仙山”之称崂山的秀美壮丽景色赞不绝口。初九日庚申,李云麟在苏姓道士的陪同下出太清宫,登上宫观西北最高峰蟠桃峰一带,写下了脍灸人口的《登太清宫最高顶》长律:

清溪高岭何连延, 游人到此行难前。
崎岖独历数十里, 摄衣侧足犹屯邅。
羊肠险狭已莫识, 那堪灌莽纷纠缠。
扪萝附葛尽危殆, 屈曲盘折蜿复蜒。
偶遇樵夫辩微径, 乘兴直上穷其巅。
悬崖怪石欲崩裂, 移步倏忽形为迁。
向顾诸峰并屹若, 俯临巨壑何茫然。
惊涛怒浪淬磐石, 晦暝浩渺涵远天。
点点如蝇见飞鸟, 飘飘一叶看行船。
海之滨兮山之麓, 山容海色长相连。
久闻此地萃灵秀, 奇雄包孕谁能研?
猛兽毒蛇敛形迹, 琪花瑶草呈鲜颜。
万顷长松动暮景, 千杆修竹含秋烟。
漠漠孤云挂孤岫, 冷冷绝顶生流泉。
只有长风豁心目, 岂容垢俗相拘牵。
缅想红尘实纷浊, 但祈羽化从神仙。
何时夙业得了竞, 脱巾洗耳清诸缘。
奕世勋名尚弗系, 浮生富贵奚足怜。
纳气餐霞自怡悦。 壶中日月无历年。
举足进蹑赤松履, 引手直拍洪崖肩。
今日登临三太息, 愧余凡骨不能捐。
灵根夙慧非一世, 骖鸾跨鹤方腾骞。
名缰利锁犹尔羁, 焉能与彼同周旋?

初十辛酉日,在太清宫打听好去巨峰的捷便路径后(道士畏惧路途艰险不愿陪同前往),李云麟告别道士,独自从上清宫入八水河涧谷,从僻野山径攀越天门峰(南天门)高山峡谷,南下流清河口的韩寨聚仙宫。他在《度天门峰》中豪迈写道:

悦我情者, 高山大泽多奇雄;
瘁吾力者, 崎岖险阻深难穷。
巉岩矗直绝飞鸟, 何况人迹焉能通?
奈余幼有登临癖, 穿壑越涧升窟窿。
猿攀兽跃到厮境, 手足疲苶心忡忡。
进步悬崖更无地, 忽睹异境群峦中。
石壁千寻正幽暗, 天光一隙开玲珑。
两崖劈裂见红日, 万里豁达来长风。
我欲乘风破浪去, 藐身却被诸缘误。
翘首峰头但怅然, 碧霄沧海茫无路。


巍巍崂山天门峰(南天门),由东北方向天泉处拍摄

登巨峰

在聚仙宫过夜时,李云麟向当地土人打听有关巨峰的路径,本想找个当地人带路前行,但那个打柴人要的脚钱令李云麟无法接受,便于十一日壬戍一早,独自带着干粮向巨峰进发。到早餐时,李云麟沿着烟云涧、砖塔岭、风口、束住岭进山古道,已经来到巨峰脚下海拔600多米的铁瓦殿遗址,这段蜿蜒崎岖逐步攀升的山路足有二十余里。自铁瓦殿上攀至玉清宫遗址后,由于草木茂盛行人稀少,再向上攀登已经没有路径可寻,只得在草丛中探索攀爬。李云麟转过风动石后,越过自然碑后又用了近两个时辰,最终攀上巨峰顶部平台。在台上,他尽情饱览了崂山云海与壮丽的山海风光,下山后洋洋洒洒抒写心中的即情即景诸多感受,留下至今写登临巨峰的亲身感受,没有出其右者……
十二日癸亥,独自进崂山游览7天的李云麟返回即墨城。下榻旅店的那些人听了李云麟数日在崂山的传奇经历,登顶巨峰的亲历感受后,没有一个敢耻笑说三道四的,都佩服他的意志与功力非常人可比!
李云麟的文言散文《游崂山记》,2016年作为全国高中三年古代文言文复习答题被节选。他的长排律诗《登巨峰顶》,被晚清黄肇颚的《崂山续志》所收录。
李云麟后来游览五岳时,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相比较,崂山堪为出类拔萃,其它名山大川“未有逾于此者。”李云麟说;“平生独造之境有三:巨峰观海、恒岳登峰、天柱刊崖也。”


云雾缭绕仙境般的巨峰雄姿 2015年夏天于天茶顶方向拍摄

相关连接:攀登天柱峰

李云麟多半生戎马倥偬,长期带兵转战江淮和边陲新疆。在游历五岳名山大川当中他胆大妄为,非常人可比。每当看到大好河山就会勾起他的联想诗意,下笔文思犹如行云流水,攀登险峻峰峦时也是浩气冲天,言景状物准确精当,其笔触下洋洋洒洒的亲历所见令人折服。
李云麟一生当中最卓著至今无人能匹敌者,当属在安徽桐城潜山县驻防时,在海拔近1500米的天柱山,绝对高度近400米的天柱峰上,镌刻下“孤立擎霄”四个摩崖大字。那是自1854年李云麟来崂山登顶巨峰后,回去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军旅中他无论到了何地,只要有机会一定征服那些高山险峰,长江以北的五岳,先后都被他攀登征服过。
1861年,也就是李云麟登巨峰后第7个年头,他在曾国藩手下担任高级军官,征讨“长毛”太平军,部队驻防安徽桐城潜山县城时。他每当抬头仰望天柱峰顶部的峭立岩石间,经常有一团白云缠绕腰际久久不散,好奇的他看得浑身骚热难耐,急切盼望一睹究竟。天柱峰浑然一 块孤立巨石无依,呈八十度陡立,四周无路可攀。他委潜山县令找来一个贺姓采药人,用长竹竿和粗麻绳做搭手,经过几个时辰极尽艰险的攀岩最终抵达顶部。登上天柱峰的李云麟大喜过望,在顶峰饱览桐城一带秀美河山后,他选择天柱峰壁立岩石的一个光平面,决意留下自己的“孤立擎霄”四个摩崖大字。
下山后李云麟遍找潜山会石刻的匠人,结果没有一个敢上天柱峰去镌刻的。无奈李云麟只得出高资,让采药的贺姓弟兄俩人学习石刻技术。并且在山脚下的岩石上书写了三块不同字体的刻石,让弟兄俩个练手。两个月后贺氏两人成手,开始按照李云麟题写的大字攀岩上去镌刻。完工后李云麟非常高兴,重赏了贺氏兄弟。此时,李云麟已接到军令,队伍调往湖北作战,他不能亲自前去观赏,就委派两个军官代他前去察看。可惜天柱峰上接连几天都是浓雾环绕,这两个军官站在试心桥上望了两天也没看到那四个大字,只好失望地走了。李云麟为了不让后人误传,后来特为写下《天柱刊崖记》一文,将自己及贺氏兄弟的惊人之举记载下来。
直至今天,凭一己之力登顶天柱峰的人寥寥无几。李云麟的“孤立擎霄”四个摩崖石刻,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名片,加之李云麟这个传奇人物,都成为潜山县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顶部的天柱峰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北郭居士/李知生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