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剑华五言联

文 / 北冥有鱼

2011-06-14 22:09:51

现在的文化似乎很受重视,博物馆里边的人比过去明显多了,但今天来的大多和在这里举行的小学生书法展有关,好多家长在那里又是点评又是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和热闹的小学生书法展相比,俞剑华绘画的展厅显得冷清不少,可见大家心目中的文化还是侧重功利的。
俞剑华画展被冷落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曲高和寡。展出的33幅画作以先生最为擅长的山水画为主,先生的山水画曾师法王蒙、吴镇、沈周以及清初的石涛、石溪,也继承了新安画派冷峭雄奇的风格,绘画语言丰富,主观色彩浓厚,一味凭借意象营造荒寒清幽、超凡脱俗的境界,观者若无胸中丘壑,自然难识纸上山川。
俞剑华的画作因为师法过多,自己的风格并未完全形成,他的长项是艺术史论,堪称近代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知道俞剑华,也是从他主编的那部《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开始的,这部辞典对当今书画界的影响已是尽人皆知,凡是搞书画收藏或研究的差不多人手一本。若要审定一幅书画,首先要查对该典。凡辞典上有名的,顿时身价倍增,而未被辞典收录的,即便是水平再高,价格也要大打折扣。此书如此受重视,并不是浪得虚名。一是它的覆盖面广,全书原稿共收录古今书画家35634人,二是方便实用,书前有人名索引,书后有字号异名索引;三是材料翔实,美术家生卒年或主要活动年代皆中说明,又注明籍贯的今地名,每条后均注明材料来源;四是评价合理,“夸张过当或师承谬误的,酌加修削”,陈辞滥调一并裁去,文字简洁,力求恰如其分。应该讲,该书是中国书画史上收录人数最多,最权威,实用性最强的一部美术人名辞典。
当然,俞剑华于美术史的贡献远不止这一部人名辞典。他于1937年初版的《中国绘画史》,文献基础雄厚,较以前的绘画史更加成熟广博,被普遍认为是建国前最好的绘画史,被海内外多次翻译或再版。《中国画论类编》更是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整理、探索、集腋成裘的一部画论巨著,该书将先秦至清末各种画理、画法、画品、画跋、分类汇编、每篇加以标点、考证、校勘、作者小传、著录版本,还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是俞剑华的著述中影响最大、被引用最广的一本书。俞剑华还著述有《国画研究》《中国壁画》《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书法指南》《顾恺之研究资料》(合撰)《<石涛画语录>注释》《<宣和画谱>注释》《<历代名画记>注释》《<图画见闻志>注释》《中国画论选读》《俞剑华美术论文选》等,从其书画理论著述的数量看,不敢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当之无愧的。
俞剑华的另一贡献是创立了俞剑华学派。俞剑华对美术史的研究注重基础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考据学、金石学的方法变通使用,采取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从局部进行大规模突破的方式进行研究,也常常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学术方法。俞剑华学派的特点可以用俞剑华的“四万”理论来体现。读万卷书——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贯通;行万里路——重视调查研究与美术考古等交叉学科及西方文化的交流;画万张画——美术史论与绘画实践结合;立万帙言——发奋著书立说。由于方法扎实实用,因而在艺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的学生及传人有徐培基、于希宁、阎丽川、王伯敏、谢巍、黄纯尧、林树中、周积寅、刘曦林、陈履生等,均是著述等身的大家。


俞剑华曾因反对赵孟頫和“四王”的摹古画风而引起争议。在《中国绘画史》中他这样陈述他的观点:“中国绘画本以写生为重,独创为能,故传摹移写,认为画家本事。历观六朝、隋唐、五代、两宋之诸大名家,虽亦互有师承,然莫不以造化为指归,而独创宗派。其下焉者始以临摹为技,良以其力不能超越古人,遂不得不屈伏于古人成法之下,亦步亦趋,甘为古人之奴隶而不辞,于是画道乃愈趋而愈下矣……以致陈陈相因,画家俱变为印刷机而无复新意……此事为中国画道隆替盛衰之枢纽,故不惮辞费而痛论之,深冀未来之画坛,有以扫除此积弊也。”从创作原理上看,俞剑华重写生而反临摹,重创新而反守旧的论述并无不妥,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但是对于中国的摹古传统特别是拥有很多粉丝的“四王”予以全盘否定,有点矫枉过正。
俞剑华以山水绘画见长,书法作品并不多见,我收藏的这幅五言对联创作于1935年,其时先生正在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其书法开张流畅,颇有宋代尚意书法的意味,由于书写该联时作者年纪尚轻,还缺乏一点后期的老辣与厚重,属于典型的画家字。
l979年1月6日,历尽艰辛的俞剑华先生驾鹤西去。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美轮美奂的画作和用之不竭的研究素材,而且给人们留下了做学问的方法和追寻的榜样,其学术思想历久弥新,愈发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阅读先生的山水画作,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超然世外的高人,或策杖徘徊,或凝神趺坐,默对大荒,物我两忘。此为作者心中的寄托,也是仁人君子的追求。端午时节,睹画怀人,愿澄明的心境能屏蔽住俗世的喧嚣。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