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孝存
12/28/2019 8:36:44 AM
现在,“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的偏颇预言确实被事实所否定。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正在摸索中前行,并且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们认为,与其欢呼汉字伟大、终于进入了计算机,不如赞叹计算机几乎是无所不能。尽管如此,计算机处理汉字与处理西文的效率仍然有一定差距。差距集中表现在汉字需要编码。
问题的症结在于“汉字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便捷地进入计算机”。
汉字的特点是笔画多、数量大、形体复杂。任何一个纯形码的设计者都不可避免地要为把几百个部件安排到二三十个键位上而绞尽脑汁。
这些纯形码方案都毫无例外地将许多与国民知识背景有较大距离的若干硬性规定强加给使用者,存在“难学易忘”的先天缺陷。对这种致命弱点的出现丝毫不应当责怪方案的设计者。这是汉字的天性使然。
但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追求用纯形码解决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是不是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误区?
西方键盘文化传到东方,不是可怕的“文化侵略”,而是人类文明进步大潮之一斑。西方科技的高度发达、英语实际上向“世界语”的嬗变,是西方键盘文化东渐的最大原动力。中国不是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进而向科技发达国家的行列冲刺吗?既然如此,寻找中西键盘文化的最佳接口就不是没有意义的思考了。
键盘文化的创建和沟通,会在工具上、观念上极大地推动高科技时代的信息交流。构造将26个键位重新命名的纯形码难免出现“削足适履”或“削履适足”的尴尬局面。所以中西键盘文化的最佳接口不是纯形码方案。几年前的统计表明,“我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他们不用目前占我国输入技术开发的70%的形码”(转引自《中文信息》 1992年第1期54页)。 通行的各种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毫无例外地离不开全拼法。这就是难以辩驳的明证。试想,26个拉丁字母键位变成被众多笔画、部件瓜分的天下,用狭隘的“全部汉化”取代“国际化”,将会对中西文化科技的交流及融合带来极大的不便。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便于直接运用西文键盘。录入现代人的活的思想,完全可以不通过汉语的书面符号——汉字,只要直接键入普通话的载体汉语拼音(拉丁)字母,就可以由具有智能功能的软件转换为相应的汉字。其简易便捷不言而喻。
其实,汉语信息的输入也完全可以甩开“编码”而如同西文般直接录入。这种快捷有效的方法便是应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是目前最优秀的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拉丁化方案。它是百年来文字改革运动的结晶,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汉语拼音尽管不是文字,但它可以和国际上拉丁字母文字的信息处理系统、情报检索网络挂得上钩。这个方案作为中国人名、地名拼写标准也已经联合国批准,获得世界公认。它是实行宪法明文规定的“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方针的最有力的工具。遵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正在成为国人人人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将深深扎根于最广泛的国民知识背景之中。目前,在新华社95个驻外分社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分社用汉语拼音发稿。这是《汉语拼音方案》作为辅助文字使用的成功尝试。早就有专家推断,基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汉字录入技术必将成为一支突起的异军,理直气壮的登上中文信息处理的殿堂。而采用汉语拼音连续输入、由计算机自动转换为汉字的中文语词系统就是由西文键盘直接录入汉字的非编码输入系统。这种处理系统可以安装几万条现代汉语词汇,变换正确率高。同时,它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构造新词的方法,而且可以摹拟人脑的记忆和遗忘功能,其易学性首屈一指:汉语拼音+指法训练。日本的微机经历了
大键盘、编码阶段,而变换法的完善才使计算机的大众化获得成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专家预言:“在日本,‘假名汉字转换方式’占了绝对优势。我国计算机汉字系统输入方式的试验也会以‘拼音转换方式’的胜利而告终。”对这种颇有见地的预言,不可等闲视之。
《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初期的大讨论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精辟见解;拼音知识的普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易于接受音码的大众;坚持不懈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西文标准键盘的模式日渐深入人心……《汉语拼音在科技中的利用》(刘泽先著,1959),《电报拼音化》(周有光著,1965),《简易速记/快速索引》陈越著,1966),《带调双拼盲字方案(草案)》(黄乃、扶良文,1977)等有关著作在音码设计的理论和技巧上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随着全民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汉语拼音普及教育的进展,优秀音码将会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将同优秀形码形成汉字处理的并行不悖的双轨制。
周有光先生早就指出:“‘拼音电脑’是真正能同外国拼音文字电脑相比的设计。它使拼音帮助汉字, 把中文带进了信息化时代。”(《百科知识》1984年第8期)
拼音——汉字语词转换系统及若干优秀音码已经构造了未来高效率、 大众化的中文电脑之雏形。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西键盘文化的最佳接口。让我们摆脱纯形码的桎梏,迎接中文电脑的新纪元。
发表于《中文信息》杂志1993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张孝存,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青岛铁路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会员、山东省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理事、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语文建设》《语言文字报》通讯员。《简明逻辑辞典》三主编之一,参加多部高校逻辑教材的编写。多年来致力于“中小学中文电脑课程的设置”“电脑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专题研究。退休后,热心于社区老年电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