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情总在婚姻外

文 / 闲砚

12/28/2019 8:35:38 AM

套用法国诗人兰波:“生活在别处”这句话,那就是“爱情在别处”。
别处,就是婚外,爱情总在婚姻外。恋爱时,人尚未进入婚姻,爱情让人如痴如醉;而往往是在婚后极短的时间里,爱情就在被消费的过程中蜕变为亲情,于是爱情从婚姻中出走,当人们再找到它时,它已经在婚外了。这样的情况真是数不胜数,比比皆是。真该把米兰·昆德拉:“婚床:婚姻的祭坛”这句话改为:“婚床:爱情的祭坛”。
我百思不得其解,何以进入婚姻后爱情就成了若隐若现似是而非的东西?如果亲情真是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为什么在亲情里,许多在爱情里感受到的东西就没有了呢?为什么,为了感受爱情,有人情愿一生不走进婚姻?为什么有许多游离在婚姻外的人声称更多地体验了爱情?为什么有许多人为了爱情走出婚姻?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证明这个命题:爱情总在婚姻外。在许多讲爱情和婚姻的文学作品里,我看到的只是孤独,作者也实在是在讲独孤,尤其是婚后的孤独。
也有人十分幸福地谈到自己婚姻里的爱情、甜蜜。说实话,我相信!只是这种声音太过微弱,不足以驳倒那个命题。我只能说,这样的人真得好好珍惜,大部分的婚姻都不是能这么幸运的。
郑渊洁的一个设想很有意思,似乎也可以拯救人们于无爱情婚姻之中:如果结婚证有有效期。按他的说法,夫妻间的关系将大有改观——这我信。想想,觉得很有社会实验价值,一定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这会让许多人增加危机感,为了能够延期使用《结婚证》而好好表现,发扬优点克服弱点,而不是任由优点丧失弱点泛滥,保持恋爱时段的优雅、可爱,以为爱情添柴加薪;
这会让一些本来就没有爱情带入的婚姻有个解体的期限,不至于使婚姻中的人绝望,做出人命关天的举动;
有利于从一次爱情已经耗尽的婚姻中走出,去追求另一段有爱情的婚姻生活。而减少包二奶等个人成本、社会成本都很高的污浊现象;
有利于人的自强自立,不至于把自己的命运一次性地拴在婚姻上,而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追求和能力。
此论,笑谈而已。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有负面价值的,就像任何制度,就整个人类发展史来说,都是阶段性的。重要的在于人们能公正地进行比较,而不是以道德法官的面目凌驾于讨论之上。
至于爱情何以总在婚姻外,无疑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难以说清。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闲砚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