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郭居士
1/2/2020 11:36:50 PM
2012年6月17日,是个星期天,我们即墨的6人相约青岛的蓝色混沌、亮泉、联合舰队等3位资深驴友,联合攀登崂山东南部明霞洞以西的北大顶,去看崂山第四纪冰川期遗留冰臼。
北大顶是昆仑峰的别称,位于明霞洞西部约一公里处,海拔高程近800米。它和天茶顶、宝珠山、土峰顶一列山脉,共同构成了崂山东南部主体山脉的脊梁。这里峭峰幽谷错落有致,乔灌树木与翠竹藤萝满山遮掩,道观庙宇隐伏于青峰翠谷之间,共同构成了崂山最富山海诗情画意的一方蒲松龄笔下的仙狐秘境……
早晨6点30分,即墨的老酒馆杂谭、北郭居士、东崖1976等网友6人在博物馆聚齐后,开始向崂山进发。一路经过倒车3次后,于8点多钟到达青山水库下方。接着由青山村抵上清宫的历代山路开始上攀,到了上清宫时,已经9点多。恰遇高温天气大热,从我们爬山开始就达到近30摄氏度。10点一过,青岛的三位驴友也由鸡食口翻过大流顶,和我们会合。
我们一行9人冒着炎热酷暑,大汗淋漓地走在从上清宫到明霞洞的石阶路上,在明霞洞门口稍一休息后,继续朝着北大顶的方向上行,这时的道路可就没有石阶路可走了,转入岩丛野径中。
由明霞洞上行不多远,首先来到草木掩映的人文景观玄真洞,也称三丰洞,为明代遗留下来的崂山人文遗迹。这是几个由人工开凿的大小不一的山洞,位于一处陡崖削壁上,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三丰洞,据说是当年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修炼处。在三丰洞北侧的一个小洞口侧面,有明代驻防即墨营武进士周鲁的一首七言绝句石刻,如今由于岁月沧桑的洗练,字迹已经模糊难辨。诗刻为:
白云留住须忘归,
名利萦人两俱非。
莫笑山僧茅屋小,
万山环翠雾中围。
由此诗意,对照当下诸多碌碌钻营者,还不如古代一个鲁莽武官看得开滴!
笔者与青岛亮泉驴友在三丰洞留影
在这里吃过午饭后已12点多,大家不敢耽搁,马上向着目的地北大顶进发。一路经过万年船、元宝石后,来到了北大顶西南侧的山脚下,放下背包开始攀岩。这时,东崖老弟等3人因出汗过多体力透支,已经无力继续上行,无奈留在了元宝石处等候我们6人下来。
登顶时要经过这么一处匍匐爬行的险径,下面就是幽深的涧谷
我们来到那处洗衣盆似的椭圆形冰臼处再上行,通过一处狭窄的绝路处匍匐爬行方能通过,便来到了峰崮西南侧的峭壁陡立处,这里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八水河峡谷,上是陡立的岩石,人若登顶,就要从这光滑岩石间的一条狭窄缝隙间攀爬上行。望着深谷间黢黑的树木稍顶,再看头顶上的峰峦岩壁,一阵山风吹来,汗水淋漓的我紧贴在岩壁上不敢动弹,一阵眩晕伴着手脚发颤,胆战心惊,只得放弃最后的登顶,留在这条悬崖峭壁缝隙的出发点上,给登顶者助威拍照了。
登顶要从这悬崖陡峭岩壁间一步失落就会粉身碎骨的“鬼门关”经过,我就是在这里被“淘汰”出局的。诸多纸上谈兵、豪气冲天的网友看看,你敢走吗?呵呵!
北大顶其顶峰不如日起石那样孤峰突起、耸拔昂立,但也削壁峭立,徒手难以攀登,只有西南部一道仅容一脚挪移的石隙可以攀援上行,下面就是深不可测的深涧幽谷,登顶者就是凭着胆量,一手扶着岩壁,眼看着脚下的树丛飞鸟,心惊胆战地从这道石隙上一步步挪过深渊绝壁处,然后几级跳跃翻过岩石裂隙,最后攀援登顶的!
无畏的攀登者
当老酒馆杂谭5人攀顶成功后,传来了阵阵欢呼,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属于勇敢者的时刻。
崂山第四纪以来的古冰川遗迹,在低海拔山脚周围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近四十年来的大规模山海开发种养殖和房地产开发,自然地形地貌发生巨变,其冰川期地貌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许多遗迹几乎荡然无存。在高山部分人类无力到达的部位,那些遗迹还基本保存完好。崂山超过700米以上的30多座孤拔突起高峰,多数陡崖峭壁之间有缝隙,经常被一些登山爱好者或当地村民采药者攀顶,其原始自然地貌也已经被人们破坏,失去了原始地貌的本来面目。比如海拔800多米的日起石突兀耸拔顶峰部位,由于四壁突起无缝隙可寻攀登,以前没有人类登顶的记载,鲜有游客记载其顶峰观感,迄今为止,官、私方所修七八部《崂山志》中,没一部描述顶峰如何的章节。2009年秋青岛一位网名为崂山虫子的登山独行侠,一人在磊砢漂砾巨石幽洞中探索,最终找到一条狭窄幽长的岩石断裂缝隙,由孤峰的西部穿越到东南部,沿着峭壁一道狭窄陡峭坎岩盘旋攀援而上到达顶部。自此顶部那个仰面朝天心形的巨大冰臼,始被人类发现,被登山者约定成俗地称为“天心池”。冰臼是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面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的,它酷似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有着成群分布的特点。
坐落于海拔800余米日起石峰顶的大美天心池
日起石的人类登顶,改变了它在崂山地方志书中的古老名称,今天的人们都以天心池相称。2010年至2015年之间随着日起石绝美风光在驴友间的扩散,许多青岛、山东乃至外省大型登山组织也将团体登山队拉来这里一睹芳容,结果不过数年间,其峰巅的原始地貌便遭到极大破坏,令人痛惜不已!
北大顶上的漂砾不多,基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冰臼。由于没有像天心池那样引人入胜的巨型冰臼,由此登顶的登山者和游客寥寥无几,这就躲过了像天心池那样被人们糟蹋惨不忍睹的命运,原始地貌基本完好无损地保留着。据驴友们拍照回来的照片看,北大顶上最难得的是几块当年被冰水推动旋转着,积年累月形成冰臼的刻划石块,与基岩颜色明显不同,还完好地躺卧在冰臼里,为崂山沧海桑田的造山运动并经历过冰川期提供了确凿证据!
北大顶上密密麻麻的冰臼群
这块深褐色的“老坐地户”片麻岩石块,自崂山花岗岩从地下深处耸立成山后,它还赖在峰峦顶部没有翻滚到峡谷幽涧里,在这里最终将花岗岩基岩“研磨”成一个冰臼。
2019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前去试探寻找一条不太凶险的登顶路,由去天泉的山路来到距离北大顶的最近处,开始围着峰峦的北、东、南三面(西为悬崖峭壁)寻找,结果都没发现有可攀登之路,还将胳膊、腿被荆棘划得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只得铩羽而归。心中一直策划有机会邀集数位驴友一起,带上绳索走那道悬崖峭壁险关,让驴友们前扯后拉带我登顶,除了一睹北大顶的芳容外,亲自目睹遗留在冰臼里的刻划石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
初稿于2012年7月
再稿于2015年秋
三稿于2019年夏
于即墨古城西门外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北郭居士/李知生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