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在海一方
1/23/2020 9:21:14 AM
《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现代西方思想文库):[英] 凯蒂·索珀著;寥申白、杨清荣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此前曾多次告诫自己重视复读的好处,并做了一些尝试。好书不复读总是一个心事,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今复读《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体会到一点复读的方法问题,不得法的复读应加以修正。阅读之益应该是采撷,而不是收割,大面积收割无余的想法是贪婪而无效的。那么,从头再来一遍的复读也是不太可取的,它等于从一些小巷里走出,然后再走进小巷里。复读应该着眼于整体、抓取重点,记忆力能采到多少算多少,万不可求全,甚至要多舍少取。
有关“反人道主义”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启蒙,它不是要反人性,而是反哲学上的人道主义立论,而且,传统人道主义常常是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关联的。海德格尔说“每一种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p.5),作为一种传统理论或风格,作者凯蒂·索珀指出: 这种风格使得“人道主义”本身被表现为一种宗教,一种日益增长的对今天的宽宏大量的理性主义的崇拜。
列维—斯特劳斯说:“我相信,人的科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建构人,而是取消人”。有人认为尼采、马克思、海德格尔都持反人道主义的立场,而更为彻底的反人道主义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统一性、主体性,是人道主义者的概念,而差异性、异质性则是反人道主义者的词汇,如后结构主义的“差异哲学”等。人道主义者主张人创造历史,而反人道主义者则认为“历史是一个没有主体的过程”。
以下简记一些个人比较感兴趣理论重点:我们怎样去认识人的真正尊严?据海德格尔的看法,不是靠使人成为存在的“主体”或至上的中心,……而是靠承认人的命运是出窍的……(p.59)
人并不是诸存在主人,人是一种存在牧人,……这牧人的尊严在于,他正在被存在本身召唤来看护存在的真理。(海德格尔语。p.60)
在这个地方,索珀指出海德格尔认为“牧人职业”要求排斥“主观化的”思想,索珀说“主观化思想完全拒绝让事物存在”。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熟悉人中有咒骂几乎所有文学大师的,有认为方方小说《软埋》的故事不如他自家惨的,这是多么残酷的主观主义自我中心啊!通过实际接触,才让人感受到索珀这句话说得多么准确。
书中论到萨特(萨特属人道主义阵营)有关人与人关系的必然性冲突之说,这是我们所熟悉的。而萨特还有一个“作者—读者共同体”的观点:作者—读者共同体被认为是摆脱自己的存在与别人的存在之间的“人道主义”困境的手段。在萨特看来,通过艺术活动,尤其是通过阅读活动,我们最终能够在一种没有因将我们视为“纯对象”,而使我们对象化的对象中认识我们自己。……美的尺度于是被萨特视为呼唤着一种预示扬弃冲突的可能性的平等的人的自由共同体,而这种冲突在《存在与虚无》中则被描述为人的条件本身。萨特认为,通过阅读和写作这种“肯定着人的自由”的综合活动,康德式的目的王国被遍及全世界、互不相识的千千万万个读者所实现。(p.69-70)
原来,萨特找到的扬弃“他人即地狱”的方法竟是“阅读”。的确,阅读给出的心理时空之广阔,是任何一种现实际遇都无法相比的。爱读书的人对此会有感受和体会,在此暂不细说了。这一部分又谈到了萨特“群集与群体的辩证法”,简单说,前者是不可理解的、盲目的;后者是可理解的、可实践的。说到“群集的非个人的选择”一事,让人想到,千万不要落入群集选择的非理性的陷坑。
作者认为“道德本身是一系列的冲突”,而宗教价值则是“超出了道德价值的价值”(p.122)。这个说法是很有启发的,因为伦理学领域无法涵盖宗教信仰的领域,后者是有关生命的更加全备的设想。
谈到“反人道主义与语言学”,介绍索绪尔的看法:
符号不是名与物的联系,而是声音(听觉形象)与思想(概念)的“神秘统一”,一组声音与思想原则上可以与其他的声音或概念相交换。(p.127)
多次遇到索绪尔的这个论点,总是弄不明白,索绪尔的耳朵怎么了?德里达批评他是“语音中心主义”,认为这个观点是无法证实的。
介绍了拉康的理论,说:由于菲勒斯(男性生殖器)是人类文化的中心指号,人的自我同一,或在文化中的地位,就不可避免受制于“父亲法”。……不能成功地进入那个文化序列将导致疯狂。(p.131-132)
赫然立于人类文化中心的竟是菲勒斯,这说法有点令人吃惊。又想到波伏娃有关男人主体性与女人肉体性的说法(p.63)等,不敢论说,有待付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