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犁耕
2/3/2020 2:50:54 PM
撒切尔夫人生前即将退休时,有人批评她执政十一年虽然有成就,但贫富差距拉大了!撒切尔夫人对于这个批评的回答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个掌声说明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伟大贡献的英国人永远是理性的、有头脑的、又是实事求是的。
撒切尔夫人说:消灭了贫富差距的社会,必定消灭了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也消灭了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样的社会一定步入大家都贫困的深渊。
撒切尔夫人的说法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我们经历过消灭了贫富差距、也消灭了财富增加的同时,陷于了长期的贫困中。而且贫困得几乎连饭都吃不上了!但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消灭了贫富差距必然地消灭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必然地陷入贫困中呢?
撒切尔夫人不愧是当代世界杰出的政治家。她显然懂得这个“为什么”。所以她执政期间英国从经济低谷走了出来,实现了财富高增长,公民收入高增加。所以她骄傲地干了十一年半的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离任前的这个著名的答话很是发人深省,更值得中国人进一步思考。下面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只要不是庸才,不是野心家,必定都会首先关心社会财富的增加。这是撒切尔夫人在十一年半首相任上未改变的执政出发点。
在如何增加社会财富这个问题上,撒切尔夫人的头脑是清醒的:
政府不可能创造财富。财富都是社会上包括富人与穷人都在内的公民创造的。公民创造财富的动机与动力都是为了个人致富。致富是人的天性,不用政治家号召,人人都会致富。而致富的唯一途径就是市场经济,别无他途。让市场经济自由地发展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不二法门。这一点撒切尔夫人看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在撒切尔夫人看来,政府应该远离市场经济,政府唯一应该做的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扫除阻挠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障碍。
而撒切尔夫人的过人之处是,她没有被如日中天的凯恩斯主义迷惑头脑。当二十世纪中期各国的政治家都热衷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市场,国家参与发展经济,国家搞投资,国家调整商品价格,国家拉动经济……全世界的政治家都发展经济时,撒切尔夫人没有为时风所裹挟,没有被凯恩斯主义所迷惑,她洞若观火地看到了只有自由市场经济——即只有政府不干预市场、不发展经济,社会才能增加财富、公民才能增加收入。国家万万不可以对市场进行干预!这样的思想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期不啻为反潮流精神!撒切尔夫人的“反潮流”精神不仅使英国重回自由市场经济,摆脱了经济困境,也为世界走出凯恩斯主义的泥淖,复苏自由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撒切尔夫人以大无畏的勇气抵御凯恩斯主义的时风,毅然地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卓越的思想识见与超群的政治智慧。
撒切尔夫人是一位在真理面前表现谦卑的人,她心诚悦服地尊奉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家哈耶克为精神导师。当然,这位奥地利人也幸运地在其晚年因为撒切尔夫人的尊重与看重,有了一个完美的归宿。
撒切尔夫人执政思想的亮点是,她首先考虑的不是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她认为政治家与国民把消灭贫富差距作为奋斗目标是愚蠢的想法。追求没有贫富差距的社会,就是追求共同贫穷的社会。因为消灭贫富差距,必定消灭了社会增加财富的动机与动力;消灭了市场的生机与活力;消灭了社会增加财富的可能;消灭了富人与穷人都增加财富的可能。
撒切尔夫人的这个思想不太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人骨子里不怕穷,就怕不均。大家都受穷,都吃不饱饭,反倒没有事,大家都富了,若有人富得悬殊,自己远不如人家富得流油,即便自己的生活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病态的。例如这两年很多人在大街上打出旗号,愿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谁都知道,计划经济就是共同贫穷的社会,是连饭吃不饱的社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是巨大的。从吃不饱饭到今日能吃饱了,还吃得很好。这个变化难道不大吗?但四十年改革开放很多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乌托邦思想。例如提出“共同富裕”这个口号是自欺欺人。富裕不是也不可能在“共同富裕”这样的崇高目的中实现。不仅个人的富裕都是在个体人的致富欲望中成为现实;就是全社会的财富,也是无数个体人的致富形成了全社会的财富。致富永远是种个体人的自私行为!说得直白一点:社会增加财富都是人人为了致富这种自私行为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什么“共同富裕”这种高尚目的的结果。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李工/李功/犁耕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