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牡丹亭

文 / 落叶知秋

2/11/2020 10:37:37 AM

自从孩子给了我一个iPad,开始懒看电视,将节目定格在昆曲牡丹亭上,抽空就看一段。数年来看昆曲牡丹亭不下百遍,仍听不够看不厌。
戏中杜丽娘和柳梦梅因梦而起、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已足以倾倒众生,而昆曲中精湛的戏词,委婉缠绵的唱腔,魔幻般的舞美更是为剧情起到了锦上添花效果。
在许多版本之中,近年来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启用了沈丰英、俞久林两位青年演员投巨资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最为亮丽——俩人在舞台上飘然若仙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都传承了昆曲艺术家们一辈又一辈的到位功夫。尤其惊梦一折,杜丽娘(沈丰英饰)唱的《皂罗袍》精典名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情难遣的丽娘偏又在梦中遇到了一个多情书生柳梦梅(俞久林饰)拉着她:“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寛,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此时被爱情唤醒了春心的杜丽娘娇羞惊喜,梦醒后来至花园内寻梦,然而寻梦不得,空怀痴情的杜丽娘盟誓相许:“待打拼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
汤显祖不仅是一位“用诗词写戏文故事”的戏剧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唯其思想的伟大,才能创作出如是人情美、精神美、文学美的《牡丹亭》。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自程朱理学盛行以来对女人的身心禁锢到了荒谬残酷之地步:幼时强迫她们缠足,长大令其三从四德,婚姻全凭父母之命;若是丈夫死了要崇尚“饿死事小,失节为大”之贞烈观。可怜的女人对自己的命运毫无自尊自信,更不敢去追求什么爱情。在如此压抑人性的黑暗年代里,偏偏出了个叛逆性格的汤显祖为吟歌真善美、为处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而冒天下之大不违,创作出了惊世骇俗的《牡丹亭》,真真是流芳百世千古风流!
汤显祖,明代戏剧家,江西临川人。出身于书香世家,父祖都是饱学之士。汤显祖自幼聪慧,五岁入学,十二岁能写诗文,二十一岁中举人。家族和同仁们都认为他能在仕途中大有作为。然而天性崇尚自由、性情刚正的汤显祖在明朝黑幕重重、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屡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曾被流放于雷州半岛,又遭贬去遂昌县当了县令。他在遂昌任县令五年之际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还善待狱中犯人,深得百姓赞誉。他辞官回乡后在清贫晚年中写出了《紫钗记》《南柯梦》《紫箫记》《牡丹亭》四部名剧。这四部剧都在他的玉茗堂书斋写成,因剧中都有梦而被称之为《玉茗堂四梦》。其中以浪漫主义的《牡丹亭》最为感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当时上演极为轰动!一些心地龌龊的道学先生大骂这是淫秽下流之作。然而剧情不仅令那些痴男怨女们迷恋,更引发全民性的欣赏赞叹。据史书记载:当时在苏州的虎丘山曲会每上演《牡丹亭》之时都是观众如潮,城内万人空巷——因为这里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爱情故事衍生地,是六朝金粉、秦淮风花雪月的富贵温柔之梦乡。这里的芸芸众生有着对昆曲集体审美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专为这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所吟奏的天籁之音。当时一位名叫冯小青的妇女诗曰:“夜雨幽窗不忍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世间也有痴似我,伤心岂独是小青。”有一位名伶因自身婚姻不遂,在舞台上演杜丽娘之时伤情而死。在那人性被压抑的黑暗年代里,至情至美的《牡丹亭》魅力四射;一时江南戏台、姑苏园林,青楼酒舫、才子佳人,舞女歌妓乃至居家之老翁妇孺莫不以演唱《牡丹亭》为风流时尚。不胫而走的戏文很快又遍传大江南北,京城内外,花街柳巷,边陲小镇;那些文人雅士们人手一卷地吟哦咏叹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被称之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牡丹亭》是其巅峰之作。数百年来,它历经了朝代更迭的盛衰沉浮,又在半个世纪前遭到文革的批斗封杀,几近奄奄一息。当时在所谓“文化部被列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之御批中,昆曲《牡丹亭》也与无数吟歌爱情的名作名演员一样被禁演、遭到迫害,所幸汤显祖老先生生在明朝,即便冒传统礼教之大不韪创作《牡丹亭》也仅仅是遭受到一大波骂声,并无牢狱之灾,他本人生命得以善终,他的名字和《牡丹亭》流芳千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改革开放以来昆曲洗净“文革”带来的血腥污垢——这株扎根在中华戏剧沃土、一次次历经严寒冰霜的牡丹仍以她国色天香之质品“姹紫嫣红开遍”……
百看不厌牡丹亭。
2013年夏青岛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落叶知秋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