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微尘

文 / 胶澳子

2/23/2020 9:08:57 AM

如果说“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的物质名片,那么“微尘”就应当是青岛的精神名片了。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青岛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人民币。工作人员问其姓名以便开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
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时期捐款贰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
捐款人不露真名以微尘的名义在青岛红十字会留下了拾捌万元的捐款记录。
“微尘”一词来源于基督教《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四十章:“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他举起众海岛,好像极微之物。”
此事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新闻。许多人认为微尘行动与信仰基督的公众有关。然而随后的丑剧发生了。社会强权不仅与民争利,还要与民争名。
微尘成了官方炒作的由头。官媒把“微尘”炒作得沸沸扬扬,微尘被扭曲为地方政府对民众的施舍和银行金融机构对储户的小恩小惠的噱头。如青岛有位从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协主席位子上退下来的官员被安排为青岛市慈善总会的会长。他一声号召,青岛市政府下属的八大局机关纷纷慷慨解囊,向市慈善总会各捐款数万元。于是这些官员们通通都戴上了“微尘”的桂冠,纷纷佩戴上微尘绶带在媒体光彩亮相。其实,他们动用的全是纳税人的钱,官员个人虽然享有高新厚俸,但属于自己的钱却是一个子也不会掏。完全是沽名钓誉!
还有多家商业银行门前拉起了微尘的横幅和海报,增加点微小理财产品的利率,与微尘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由于是一过式加运动式的官媒概念炒作,如今在青岛市民中还能记起微尘的人已经不多了,是谁糟蹋了青岛人的这张精神名片?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胶澳子/石老人作品总目录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