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犁耕
2/25/2020 9:16:37 AM
中国文化里没有科学这个概念。科学是从日本借用过来的,用来对应西方文化里的science。
其实,西风东渐中最早翻译西方的science时,不是用科学这个概念。而是用格物致知对应science,为了使用简便,将格物致知简化为格致。也就是说,早期中国人是用格致对应science。这个翻译是有道理的,意思比较接近。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句话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推究事务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晚清时,中国去日本从事文化研究与留学的人剧增,这部分人主要是把日本作为学习西方文化的捷径。在学习日本引进的西方文化中发现,日本人用科学对应science,这些旅居日本的学者与留学生都仿效日本人用科学对应science。于是科学是西方文化里的science这个说法,迅速在中国流行开来。遂成至今未变的语言习惯。虽然后来有几个学者呼吁恢复用格致对应science,比较符合原意。怎奈习惯成自然,这种呼吁已经没有人在意了。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西风东渐中的满清,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民族共识:中国文化落后了。我把这个共识称为“清末民初的伟大民族共识”。这个共识的核心意义就是科学。如果说那些居统治地位的人所以认可科学、推崇科学,是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中国的枪炮武器落后了,中国的工厂技术、机器落后了,中国的交通工具落后了,中国的工农业落后了……等这些物质层面上的落后,都是科学的落后造成的;那么,郭嵩焘、郑观应、严复、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知识先贤,不仅有着上述统治阶层的中国文化落后感,更认识到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就是科学在中国文化里的阙如、在中国人思想意识里是空白!
具体说,中国人没有科学思维,没有科学头脑,没有科学理念,没有科学思想,没有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理论……这是造成中国全方位落后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民族共识”中,引进科学、学习科学、弘扬科学、运用科学,遂成那个时代的潮流,并终于在二十世纪初叶形成了高举科学民主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努力奋斗,科学不仅进入中国的教科书,进入了中国的各行各业,还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凡事要“讲科学”的良好习惯。科学成为中国人的良性意识形态!这是中国近百年来,所以能有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但是新世纪以来这几年,中国兴起了一股反科学的逆风。这股逆风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名义下,愈演愈烈,并借助行政力量渗入到教育、科研、医疗、工农业等各个领域。致使时下的中国,在背离科学的邪道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科学的倒行逆施呢?这与目前中国把持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领导权的人密切相关!这部分握有实权的人,大都是文革中上过中小学。这些人看上去都有大学文凭、博士学位,其实人们都知道,那是些名不副实的东西:连中学都没有完成学业,哪来的大学文凭、博士学位?实际上这部分人多数都不具备中学文化水平。若问这部分人:三角形外角定理是什么,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的分子式怎样写,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的、地、得”怎样分辨使用——这些中生学最简单的常识,他们能回答上来的人肯定极少。所以目前的大学校长经常在大众广庭之下念错字,不是他们学养不够的问题,而是这些大学校长原本就不具备完全的中学文化水平!所以目前中国在背离科学的邪道上越走越远,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部分未完成中学文化修养的人,根本就不重视科学,也不懂科学的重大意义,甚至就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你问他们什么是科学?他们肯定回答不上来。作为持有大学文凭、博士学位的人,不具备中学的基本常识,在目前的中国很普遍。所以这部分握有实权的人,实际上都存在补课的问题,至少应该补上什么是科学这一课。
一个人、一个民族不知道什么是科学,这是万万不可以有的现象。这其中的道理连当年的慈禧太后都懂啊!
诚然,科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引进、学习、运用,较之西方文化里的science,已经有了更多的中国人自己认识科学、运用科学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就是说,科学在当代中国人心目中,已不仅仅是狭义的科学定义:“反映自然界、社会、人的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而是拥有了更多不可或缺的精神意义。所以本文所解答的什么是科学,就不是西方文化里仅针对“客观规律的知识”那种狭义的定义了。
(1)科学是一种由定义、定律、定理、推论、法则等知识构成的学问。教科书、词典所谓的“反映客观规律”,等于说了一句废话。世界上还有不反映客观规律的定律、定理、推论、法则吗?再说定义不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但定义是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概念,是科学这门学问里不可或缺的范畴。教科书词典怎么可以忘记这个范畴呢?
(2)科学是一种实事求是精神,体现了人的理性。科学实际上是理性的具体实践。这个实践的主要方式是:
“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
虽然理性属于人的天性。但这种天性仅说明人天生就有自由意志——判断能力、决断能力。理性付诸实践却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出“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性实践方式。“以事实为根据”比较容易理解。
“以逻辑为准绳”则是指凡事要讲究逻辑,要符合逻辑——这里的逻辑含有因果关系、规律、法则的意思。也含有情理、事理、道理的意思。凡是理论上的一种说法、一种结论,都应该是经过逻辑推理出来的。要经得住逻辑的检验。不能强词夺理,不能无中生有,不能指鹿为马,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例如,有人鼓噪国学。可以问,鼓噪国学的事实根据是什么?而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国学,主宰中国两千多年的事实是:长期停滞不前的农业文明社会。这个历史事实怎么能成为你鼓噪国学的根据呢?除非你想把中国拉回到农业文明社会。
何况四书五经里没有科学,没有逻辑学,也没有逻辑思想。也就是说,四书五经里没有逻辑意义上的道理可讲。找不到“以逻辑为准绳”的说法。所以,鼓噪国学便是一种缺少理性的做法,是非科学的行为。于是人们有理由问:鼓噪一种没有科学的文化,目的何在?
例如说,“我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说法很流行。众所周知,文字是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不过三千多年。其余那将近两千年的文明从何谈起?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难以成为信史。没有文字的历史还能谈得上文明史吗?所以五千年文明史这个说法经不住科学的检验,是不成立的。
例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流行、很时髦。试问:“复兴”什么?“复兴”的事实根本据是什么?换言之,中国历史上还有值得复兴的东西吗?很多人拿孔子说事。复兴孔子的什么?如果从事实说话,复兴“克己复礼”?复兴“天地君亲师”?复兴“重农抑商”?复兴“仁义礼智信”?——这可都是孔子一生最重要的思想啊!但这些思想除了满足长期停滞不前的农业文明社会的需要外,没有产生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与发展的任何力量!所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一句经不住科学检验的话。这样的话除了满足民族主义的需要外,没有任何价值。
(3)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为什么这样说呢?
远的不说,秦汉以降的中国是: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社会长期停滞不前,没有进步与发展。唯一的原因是中国农业文明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因为人类的全部历史昭示这样一个真理:
“科学转化成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欧洲封建社会前期的六百多年,整个社会也处于停滞不前中。欧洲在科学革命带来的科学日新月异的持续发展中,才出现了整个欧洲的“科学转化成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社会繁荣与发达的盛况。
(4)科学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欧洲所以领人类文明发展的风骚,主要是欧洲人骨子里就具备这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有人对此引证古希腊的科学种子。古希腊的数学确实为欧洲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起码的基础——因为“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但这仅仅是欧洲科学发展的条件之一。
科学毕竟是人在那里探索、研究、实验。问题是欧洲人为什么具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的精神?这与基督教密不可分。基督教为信仰基督教的科学家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没有宗教,科学就像瘸子”。若没有基督教提供精神动力与力量。那些科学家能几代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坐得住冷板凳搞科学研究吗?这个问题我在《宗教与科学新探》中已作了讨论。这里从略。
中国文化里没有这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中国历史长期停滞不前,也与这个民族缺乏这种科学精神不无关系。何况实用主义的中国文化,很难出现基督教文化里的那种信仰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5)科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灵魂。人类现代文明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科学的产物。人类目前不管是居住在家里,还是出去工作,还是外出旅行,都已离不开科学创造的条件。人类的生活都是科学带来的,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学。人类不仅保持生活状态离不开科学,人类的前行与未来更离不开科学。可以说不懂得科学就不懂得人类现代文明,就不懂得自己的生活,不懂得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所有怀疑科学、背离科学的做法,都是荒唐的对人类文明的挑战。那些鼓噪没有科学的国学的人,其实是愚蠢地否定了人类现代文明,也否定他们自己的生活!走进了毫无希望的死胡同。
(6)科学是一种讲事实、讲道理、讲根据、讲逻辑、讲理性、讲实事求是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百年来,这个生活方式与习惯的逐渐形成,才使中国人渐渐地远离鲁迅那代先贤批判过的愚昧与落后。
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目前正在被一些不讲事实、不讲道理、不讲根据、不讲逻辑、不讲理性、不讲实事求是中背离科学的人们所打乱。这是中国人最应该警惕的啊!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李工/李功/犁耕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