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官家诗人的故事(之一)

文 / 文健

3/14/2020 9:47:36 AM

诗人倪虹,好像是在“大跃进”时代,因长于写配合国家形势需要的诗歌而擢拔入青岛文联,成为官家诗人。
他不是那种“天下文章数三乡,三乡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的人,但喜欢逢人分析自己得意的文章,甚至往往对牛弹琴,班门弄斧。
例如雕塑家吴文家,行内巨擘,不以诗鸣,于新诗审美却十分挑剔。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倪虹在苏白家里和他谈起自己一直得不到发表的一首诗:
“那一天,我实在憋得不行了,跑到文联后院尿尿,”说着侧起了大拇指,向吴文家面前伸去,“吱,吱……嗯,一抬头,打了个激灵,尿憋回去了:
‘满树柿子’
我在柿子树下尿尿,一抬头看见树上结满了柿子。当然,这不算诗;
‘满树灯笼’
嗯,这就有诗味了,但是还不叫诗;
‘不是灯笼
是劳动人民的双手,
装点了社会主义的天庭’
你看,这就是诗!”
倪虹不喜欢现代派的诗,但对宣传机器下大名鼎鼎的诗人,也敢发表一点质疑。中苏对立前,他在青岛工人文化宫讲怎样作诗,对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类似“月亮提着星星走”的诗句质疑道:“月亮怎么能够提着星星走呢?怎么可能呢?”或许因为这等质疑,也遭一些同行的嗤评——马雅可夫斯基毕竟是许多苏联领袖都十分肯定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
但倪虹天性善良,勤奋好学,受苏白的影响而于篆刻、书法探索研究孜孜不倦,终成青岛名家。他的诗人名分大概因此让人淡忘了。不过他弃去官家桎梏的旧体诗佳句不少。
在倪虹篆刻、书法探索研究尚没有名声的时候,偶尔看到了他的篆刻作品,我吃惊地问这是否真是他的作品。杜大恺很严肃地说:“千万不可以用过去看一个人的眼光看今天的这个人,所谓‘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就这个意思。”
我曾问吴文家,倪虹“满树柿子”诗给他的感觉如何,他避而不答,只是说:“倪诗人的鼻子很有特点,鼻梁向下的直线延伸到鼻头,突然凸出指头肚大的鼻子尖,是异相,时候到了必成大器。”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文健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