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吃面记

文 / 梦中客

3/18/2020 9:04:51 PM

大约半年前,咸阳荣获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的“国际面食之都”的称号。能获如此殊荣,可见面食在咸阳人生活特别是心中的地位。
汇通面,正是咸阳面食中的杰出代表,甚至是咸阳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去汇通吃面”已成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名言”。
夜幕还未降临,汇通面就开始君临汇通夜市这个小天下,贴有“汇通面”字样的灯箱整夜让夜市浮动着光的温馨与面的暗香。
前去细探,“汇通面”三字前一般缀有张三、李四,张家、老李,兴平张三、乾县王五、清真等字样。为了让食客容易记下,有的干脆起名为眼镜、大眼、十八子、38号等。大多数灯箱上也都贴有正宗、特色等字样,但究竟哪一家更正宗、更具特色,已难以考证。实际上,各家制作方法和口味并无大的差别,均为正版。

开始吃面了!
在摊主不掩羞涩的“吃面”“吃面”……竞相叫卖中,随便找一家摊子坐下来。摊主先从锅里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放到食客的面前,食客再取两三颗已剥好的蒜瓣,在凳子上等上个几分钟,摊主把拌好的碗放到你的面前,就开始大快朵颐……
大汗淋漓地“咥”完后,再将不烫不冷的面汤灌满肠胃的每一寸缝隙,擦去满嘴的辣椒,踩着灯箱的暗光优哉游哉地踱开,那种惬意只有吃面的人懂得。 倘若饥肠辘辘,饱含“哈喇子”的眼神如同枪口盯着摊主的一举一动,恨不得把下面、煮面、溅水、捞面、放调料、拌臊子、搅面等过程一一记下,仿佛吃完后还要学到真传,非得亲自烹制一回不可。
汇通面其实是一种干拌韭叶臊子面(汤面极少)。早期纯手擀,后来有些“偷工”,现大多数靠机器压轧。由煮熟的土豆丁、红萝卜丁、肉臊子组成的荤素“二合一”臊子是其最大特色,有些摊主为了做得更好,还要在汤锅里加点菠菜、白菜、甘蓝等带叶子的菜。要真正吃起来的话,根据食客口味,还可以适当加点熟韭菜或葱花、香菜。盛放面的碗具也有所不同,既不用陶瓷碗,亦不用洋瓷碗,更不用塑料碗,而是泛着银光的不锈钢平底碗。
不知晓汇通商厦、汇通商务酒店的人恐怕揣测不出“汇通”二字含义。汇通面发轫于街边,至始至终迎合着草根的胃口,充满着家的味道。原因很简单:制作工序简单、臊子朴素单纯且易就地取材、价格低廉,不论是住在别墅洋房还是棚户下的人,均可迅速烹制而出。
然而,随着心口相传,汇通面不再单单属于草根用以果腹的晚餐,也成了众多白领换口味、寻家味的最爱,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身着高档西装、戴着金丝镜的人坐在摊边。要是有外地游客询问起咸阳市区的特色小吃,一些热心的哥的姐也总会将他们拉到汇通夜市饱餐一顿。就这样,汇通面的名号随着游客的口碑传播开来。
汇通面具有连锁效应。它的繁荣也带动了诸如烧烤、砂锅、夹馍、铁板烧、臭豆腐、豆腐脑、酸辣粉、鸭血粉丝汤等各类市井小吃,甚至卖水果、烤红薯的摊贩也愿分羹一杯。由于各种小吃相继落地生根,汇通夜市迅速成为咸阳市最大、最知名、最聚人气的夜市。
汇通面的可贵之处就在滥觞之日起便蕴含着互动双赢的道理。10多年前,附近央企彩虹集团公司有几万职工家属,一下夜班,工人没地方吃夜宵。于是,几个迫于生计的人发现了商机,开始在附近卖面。随着摊点的增多,到了2004年,夜市开始受到政府统一管理。现如今,与汇通大厦紧挨的一座楼顶上竖立着一副碗筷图案,上面赫然写着“汇通面”三个大字。至此,汇通面得到了官方认可,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果这个世上真有思乡面的话,那么汇通面算是一种。我们不难想象到那些离家久远的咸阳人回乡后,总要通过一碗汇通面去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据说,有位在外工作的咸阳人吃面愿望难了,于是乘飞机来汇通夜市,吃完后又乘机而归。这个故事可能有些夸张,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咸阳人深厚的“汇通面情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汇通面不仅仅是用来驱除饥馑的普通面食,更是一味疗救思乡之苦的珍贵药材。

精神的东西是永恒的。汇通面虽只是一种极其普通的面食,但它为咸阳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咸阳饮食男女的味觉世界里增添了新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咸阳其他夜市也出现了汇通面,甚至有了“汇通面馆”。
但愿汇通面像老孙家羊肉泡馍、魏家凉皮、袁师傅肉夹馍那样,采取品牌化、连锁化的方式,做大做强,也让“国际面食之都”这个名号飞得更远。
初写于2014年4月,定稿于2020年3月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梦中客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