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五记

文 / 陈瑶本

3/21/2020 6:27:41 PM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今日来到此山中。2014年3月20日,我和几位好友一起登上庐山,来见识一下这座风景、文化名山的丰采。

一 含鄱口

含鄱口是山间的一个垭口,因有吞吐鄱阳湖水之势,故名含鄱口。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左有五老峰,右有九奇峰,南面的汉阳峰古松盘结,北面的大月山云雾蒸腾。可同时领略山险、峰高、路陡、石奇之美。
景区正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正中镌有“含鄱口”三字,两边写的分别是“湖光”和“山色”。穿过牌坊,登上石阶,前行约百米,就是含鄱亭。此亭是一座双层伞形建筑,蓝顶红柱,小巧秀美,亭上视野开阔。听导游说,晴天时这里能看见鄱阳湖。现在一眼望去,却是丛林莽莽,云海滔滔,“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郭沫若诗句),哪里能见到鄱阳湖半点影子。但是想到明天要去石钟山,在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泛舟,也就无憾了。这时纷纷扬扬飘起雪花,不大一会儿,已经是满地白银、万树梨花了。    

二 庐山的别墅

从含鄱口返回,来到海拔1167米的牯岭镇。小镇每年平均有190多天在云雾之中,因此被称作云中山城。牯岭镇常住人口一万五千人。这里山峦毓秀,溪流潺潺,树木茂密,绿竹成林,景色十分清幽;夏季凉爽,气温比山下平均低7摄氏度,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
牯岭镇有不同国家建造的风格各异的别墅887座,掩映于山坡、幽谷、绿树、红花间,使小镇成为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蒋、宋夫妇的美庐别墅和毛泽东旧居——芦林1号别墅。
牯岭东谷有一座十分精致小巧的英式别墅,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风景十分优美。建筑面积455平方米,是英国人赫莉于1934年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别墅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房子,蒋介石亲笔题写“美盧”二字,镌于别墅前巨石上(字已被毁)。美庐别墅周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环境雅致而幽静。蒋介石夫妇除日军占领庐山的几年外,每年都来此处避暑消夏,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接见外国使节。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多次在此居住。他曾开玩笑说:“什么‘美庐’,‘美’字倒过来不是个‘大王八’吗?”不过,他把进别墅的道路改造了一下,由原来的下坡路变成了上坡路,取步步高升之意。
九奇峰下,芦林湖畔,松柏交翠,花草争艳,林中荫蔽着另一座别墅,门上方电子屏幕上有一行字:“毛泽东同志旧居,建于1960、1961。1961、1970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工作、休息。”这是1960年为毛泽东兴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约3000平方米,比美庐大得多。典雅的长廊,富丽的殿堂,豪华的装修美丽的花园,无不昭示着这是当年穷极工巧的一处建筑杰作。南门西侧,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房间,宽敞明亮,装修考究,地上铺着地毯,床、帐、桌椅、衣橱、沙发、躺椅等家具一应俱全。这是毛当年的卧室。隔着一个卫生间,便是他的办公室。1961年他在曾此住过。听导游讲,毛入住时因刚装修完,髹漆之味尚未散尽,所以只住了几天,就搬到美庐去了。
别墅前的芦林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毛喜欢游泳,曾多次下湖畅游。这也是别墅在此选址的初衷之一。1984年,毛泽东旧居改名庐山博物馆。别墅建在幽静的芦林湖畔,据说这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处别墅,所以别墅名为芦林1号。从芦林湖南岸往这里眺望,高大苍翠的密林,隐隐约约显露的别墅的白墙红瓦,倒映在碧清平静的水面,像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1960年前后,正是国人用树皮充饥、草根果腹的最饥饿的年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却有人在这时大兴土木修建别墅(同时开工兴建的还有韶山滴水洞别墅)。当时若能省下这两笔建设费用,来救助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们,中华大地上将有多少饿殍幸免于难!而今一些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县、市的官员们,不惜挥霍纳税人的血汗钱,斥巨资修建豪华的楼堂馆所,供其享乐腐化,且屡禁不止,此其滥觞也。  

三 庐山会议旧址

当年的庐山会议旧址,现改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这是一座两层建筑,雪白的外墙,正面有三个拱形门。
冒着霏霏细雨,我们来到剧院门前,收起雨伞,走进二楼会议厅。会议厅的布置保持着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时的原貌:主席台中央,是一幅巨大的毛泽东像,两边各有五面红旗。主席台两边的大红标语分别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主席台对面墙上的大幅标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大厅中是一排排桌椅,桌面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桌面上有当年与会者的名牌和白瓷茶杯。整个会场朴素简洁又庄严肃穆,标语、红旗、领袖像,政治气氛十分浓烈。
一楼的庐山会议纪念馆里,一个玻璃柜里珍藏着当年彭德怀给毛主席的信手稿原件。该舘用实物、图片、文字和录像介绍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1959年7月14日,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毛主席。这位戎马倥偬的老帅忧国忧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大跃进”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他用极其谦恭的语句,非常委婉的笔触,在肯定大跃进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前提下,表达了对当时出现的浮夸风、共产风等极左思潮的担心,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身为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参政议政、献言献策,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这封私人信件在会议上被公开了。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并印发各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许多人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指责此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一个右倾机会主义的反党纲领”,书信成了彭德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可是细看书信原文,从头到尾看到的只是为国为民的一腔热忱,找不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片言只语。此后,会议转向,展开了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批判,说他们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党进攻”。彭因此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头子,一顶高帽千钧重,从此斯人抬头难!1959年秋,彭德怀被解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职务,毛泽东安排林彪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彭由此堕入苦难的深渊,直到15年后去世。
40年前的五四运动大声疾呼的民主,脚步何其姗姗!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香花”被打成“毒草”,真理屈从于谬误,专制奸污了民主。是非混淆,黑白颠倒,造就了一起惊天冤案。这位共和国元帅、国防部长、一心为民的国务院副总理,以“反党”的罪名被打翻在地,从此不得翻身(连结婚21年的妻子浦安修也和他离婚了)!不久后就被实践证明:信的内容是正确的,对他的批判和处理是错误的。但是,却一直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向他道过一声歉,对他说一声“对不起”。三年后的1962年,一起被批斗的人平反了,唯独不给彭德怀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彭德怀先后被批斗20多次。在一次批斗会上,被打倒7次,两根肋骨折断……长期的摧残折磨,加上他患有直肠癌延误了治疗,1974年11月,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怀着一肚子委屈找马克思诉苦去了!
1978年12月24日,在彭德怀、陶铸的追悼大会上,时任中共副主席的邓小平为彭德怀致悼词为其平反时,已是彭作古四年以后的事了——他会“地下有知”吗?但愿!
看完纪念馆介绍,我想起了拙作《岳坟》一诗:

栖霞岭前吊岳坟,肃立无语悼英魂。
古往今来含冤鬼,多是精忠报国人。

彭德怀的一生和古代的岳飞何其相似。他的忠勇、他的功勋、他的为民请命、他的传奇人生,都将流传千古,都将永垂不朽!
从会址出来,天空阴沉沉的,依然飘着细雨。苍天有情,是在为55年前彭帅的冤案洒泪吗?    

四 花径公园

看过浓荫蔽空、古木参天的三宝树和幽深静谧、清澈柔润的双龙潭(黄龙潭和乌龙潭),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如琴湖畔的花径公园。公园是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公元818年暮春,白居易游山时发现,山下桃李花谢,已是绿肥红瘦,春意阑珊;山上桃花却在盛开,鸟语花香,春意正浓。诗人有感而作《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只用了短短28个字,就通俗易懂地把他爱春、惜春、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描绘得淋漓尽致。此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画面中可以看到雨雪的痕迹韵味悠长,情趣盎然。谁能不对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功底由衷的敬佩?
公园内的小亭下一块石板上刻有“花径”二字,据说是白居易亲书,不知真假。园里花木扶疏,曲径通幽。花径深处有白居易草堂三间,白墙茅顶,素雅洁净。门前有莲池、清溪、小桥、翠竹。莲池边有白居易石雕像。雕像后长满了苍松翠柏,使我联想到诗人的长寿。李白活了62岁,杜甫活了58岁,白居易却活了75岁,在1300年前的唐代算是高寿了。松柏间一株山茶,刚刚经过雨雪的洗礼,红红的花朵照样开得明艳,它使我想到诗人作品的美。《长恨歌》《琵琶行》……哪一首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炫目的光辉,如山茶花一般娇艳芬芳?雕像栩栩如生,诗人相貌儒雅潇洒,穿着朴素,右手前伸,左手拈须,双目微闭,神情专注,好像正在构思新的丽词佳句。  

五 仙人洞

经过天桥,沿山边小径一路走来,到达危岩千仞高峡深壑的锦绣谷南端。虎背岭下,有一个高、宽、深各约10米的岩洞——仙人洞。洞壁是参差错落的佛手岩,洞内黑黢黢的,一点也不美。只是古有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近有毛泽东“天生一个仙人洞”的诗句,才使此洞闻名遐迩。洞内建有纯阳殿,供奉吕洞宾背剑立像。洞里有两处常年滴水,叮咚有声,名一滴泉。洞外的风光倒是漂亮:绝壁横云,古木参天,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风光十分壮丽。
仙人洞附近有建筑精巧的老君殿和朱元璋题字的御牌亭,值得一看。
要识庐山真面目,看来真的不容易。这里不仅有横看侧看的角度问题,有近看远看的距离问题;天气的阴晴雨雪,四季的春夏秋冬,一天的昼夜朝夕,甚至人心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对景物的认知。来了一趟庐山,记下上述五点,不知是否失真,聊作纪念吧!
写于2014年3月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陈瑶本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