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纪实·华裔中学生的文采

文 / 史晨

3/30/2020 9:10:14 AM

在美国偶翻《报刊文摘》,一位旅美小姑娘写了一篇《我拥有自己吗?》,她是洛杉矶Alhambra中学的学生,恰好我也在那座城市住过,也在那所中学上过课,不过是免费的英语夜校罢了。
洛杉矶Alhambra市中学的亚裔学生很多,尤其是华裔。学校上课没有午休,学生一般下午三点多放学回家。晚间教室让位给成年人,就是来美国没过语言关的大人们。白天孩子们在这里接受义务教育,晚上大人们在这里接受免费英语培训,美国政府在教育上舍得投资,所以教室的使用率很高,这一点我们国家望尘莫及,真应该好好学习。夜校从晚6:30到9:45,中间休息半小时。
我因工作缘故,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只要到校听课,课间休息时总要楼上楼下遛遛,了解一下美国中学生的生活。美国社会把保障个人自由,尊重个人意志为立国宗旨、宪法精神。他们在教育上放任自流,“让我成为我自己” 就是教育的目的,个人意志至高无上。每间教室里不到20张课桌,我们每天看到的摆法都不一样,有时排着坐,有时团团坐,有时又乱七八糟。 学生们的书包统统放在走廊的铁壁橱中,根本不用回家做作业,放学时个个踏着滑板,遛着旱冰,拍着篮球,轻松自在得很!在美国,学生们根据住所社区安排入校, 不存在“择校”问题,自由发展完全没有压力,不像我们国内的学校那样彼此竞争,单纯追求升学率,累了老师,苦了学生。
在美国,华裔学生的智商很高,每次考试拔头筹的几乎都是中国孩子,所以考入名牌大学的也大多是他们。难怪都讲“美国人的钱都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美国人的智慧都在中国人的脑袋里”。每到期末,各个中学也评比优秀学生,几乎清一色的华裔。过去我认为,美国的中国学生优秀主要表现在数理化方面,因为各种数理化竞赛都独占鳌头,可在夜校呆久了,慢慢了解到他们的文学功底也不浅,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一直滋润着他们,影响着他们。 有人说诗歌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我抄录一首学生李速的作品《谁能够》,它张贴在走廊的作品栏里,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不知道哪里是疲惫的尽头,
不知道有没有离开的时候,
不知道忙碌的追求是为了什么理由?

谁知道有什么成就会不朽,
谁知道有什么功名会永久,
谁知道拥有了这一些算不算梦寐以求?

只知道不开心忍不住流泪,
只知道不舒服免不了喝酒,
不知道一个人这么样算不算无药可救?

我知道烦恼和寂寞的感受谁都有,
我知道快乐和完美的事情都难以长久,
告诉我是不是每个人都看不透?

用中文作诗写文章,需要中国文化的底蕴,这些龙的传人根系母国,小小年纪实在令人佩服。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用英语写作,用英语表达,因为正像有的作者所讲的那样,对诗来说,语言绝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力量,一种超自然的神奇之力。1997年5月21日“纽约市高中诗歌节”,冠军是位17岁的中国女孩李秀珺,她在语文方面行云流水般的掌握能力,让人很难相信她三年前刚从广东佛山移民,那时她几乎不会说英语。李秀珺刚到美国时,阅读说写都遭遇挫折,存在一种文化隔阂,然而她凭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尽量用英语与朋友交谈,大量阅读英文小说。天赋加努力,让这位纽约市苏域柏的高中生成为佼佼者。她荣获头等奖的英语诗歌名为“曾经我是诗人”,中文翻译如下:

在太平洋的另岸,
曾经我是诗人。
属于我的三件珍宝:

纸,
纯白如初雪,
轻柔似软羽,迎风作响;

墨,
漆黑如炭,
挥洒雪景;

思维,
是利剑,
它锐利如鹰,
敏捷如蛇,
暗里它怵然挥入雪地,
雄战群魔封其咽喉,
撕其灵魂至其痛嚎方休。
而今沉入太平洋深底。

我的纸,
墨,
和思维而今其如火山深埋地底
咆哮。
而今我是哑角。
“不!不!让我走!”
我嘶喊。我用拳敲捶地壳。
过往路人挤眉弄眼
眼色尽是讥嘲。
谁能察觉
我在陷溺之中?
但我曾是诗人
在太平洋的另岸。

中国五千年瑰丽文化,华夏大地古今往来出了多少文坛泰斗,然而中国的文学作品始终没有戴上世界桂冠,究其原因是语言翻译太差。既然一个17岁的华裔中学生的诗作能在美国夺冠,那么中国文学荣获诺贝尔大奖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我,期待着!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史晨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