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之二

文 / 陈瑶本

6/21/2020 7:48:09 PM

我不大看电视剧,偶尔看看,却发现其中一些离奇古怪的现象。举例如下:

例1:隋朝人说宋朝话
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中,有人把“帑”字该读tang时读作nu。汉语难学,读错个别字音也是难免的事,不足为怪;奇怪的是,隋朝末年的英雄们何以能随口说出“高处不胜寒”(苏轼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语)等话语?这些北宋(960年—1127年)年间才出现的句子,他们400年前就能引用?!——果然是英雄了得,非平凡之人所能为也!

例2:西魏人说民国话
电视连续剧《楚乔传》说的是南北朝西魏(535年—556年)年间的故事。剧中人锦烛说出约500年后欧阳修(1007年—1072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剧中人(忘了名字)竟能背诵400多年后北宋年间成书的《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幽默,古意是寂静无声。民国(1912年—1949年)年间由林语堂引进了新义: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林语堂引进的新义,西魏皇帝在一千几百年前就会用了!他说:“你真幽默!”剧中人还能背诵鲁迅的诗句“相逢一笑泯恩仇”!——这编剧也真幽默!

例3:西魏人用先秦字
中国的汉字春秋战国时通用大篆,到秦朝有了小篆,汉朝有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也初见端倪。经过三国、两晋,不但隶、草、行、楷诸体皆备,并在社会上普及流行。篆书已经完成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电视连续剧《楚乔传》,剧中不管是手札、书籍、匾额、招牌,用的文字都是篆书。怎么到了东晋100多年后的西魏,又突然来一次文字复古,专门用起700多年前的篆书来?好像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压根儿没有出现过!

例4:秦朝人吃明清饭
电视连续剧《武松》,武大家和十字坡孙二娘家,墙上挂着玉米,田里种着玉米。电视连续剧《苏东坡》第7集,有人在田野里偷地瓜。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北宋年间。玉米和地瓜原产美洲,明末清初才辗转传入中国,400多年前的北宋哪儿来的玉米?哪儿来的地瓜?更有甚者,于正的《王的女人》,说的是秦朝末年(公元前200多年)楚汉争霸的故事,剧中就出现了地瓜和玉米。秦朝人吃到了1800年后的明清饭?!

是浪漫?是魔幻?是戏说?还是荒唐?编写历史剧的人不懂历史?不懂历史的人能编写历史剧?有的电视剧还出口到国外,洋人会不会笑我们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诩的炎黄子孙没有文化?

一部电视剧要经过编剧、导演、策划、演员、摄像、化妆、布景等等一系列人员的参与才能制作完成,难道这么多人都发现不了其中的怪诞和荒谬?制作前后还要经过国家广电总局或省广电局的审查批准,才能在电视台播放。这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审查单位看不出来?为什么还能绿灯放行?

可惜,最后摆在电视观众面前的,还是有粗制滥造的垃圾!
原来,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文化领域也不能幸免!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陈瑶本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