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震翔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谁说端午是“恶月恶日”的“恶节”?起码在北宋时代,人们便已经将其视为“佳辰”了。
如果真按照节日的起源来看,不但端午节不快乐,春节也不能快乐,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不能祝福快乐。这是因为,中国各大传统节日的主题根本不是世俗的欢乐,而是对祖先、神灵的祭拜或是对邪祟的禳解,鬼神的分量总要大于活人。
节日期间,除了盛大的祭祖、消灾等等仪式之外,每个人还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不能乱说乱动。否则就要遭到惩罚。节日的压抑更甚于平日。
与此不同,从古希腊的“酒神节”开始,西方的节日便拥有狂欢的属性。因为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不是家族,而是个人。每一个个体构成的公共生活,无论属于神圣还是世俗,都很容易演化成为公共庆典。
在西方,复活节、圣神降临周、仲夏日、圣徒纪念日、皇室莅临,甚至英国首都伦敦的市长就职,总是要上演万众狂欢的庆典盛况——即便是在押的犯人从一所监狱移送到另一所监狱这种事,也能成为全城庆典的理由。①
如果真的要遵循传统,我们能否承受传统中压抑、阴森的仪式?能否秉持着虔敬的观念,与窈冥世界里的鬼神祖先进行庄严的对话?
须知,现代区别于古典的一大特征,在于以谁为本——是以人为本,重视快乐、欢愉?还是以鬼神为本,重视外在的仪式或内心的虔敬?
北宋人已经选择了前者,难道距离北宋已有千年的我们又要选择后者?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
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
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选自《全宋词》第348页)
①:见《恋地情结》,[美]段义孚 著,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