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集》的诉说:李村大集

文 / 韩嘉川

2018年7月20日

李村大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明万历年间的《即墨县志》记载:“市集,在乡十二。李村,在县南六十里。”是说在明代的时候,李村集就属于即墨行政辖区的十二个乡间大集之一了,并且在即墨县城的南六十里的地方。清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又记载,即墨县有城集四个,乡集39个,而李村大集是其中之一。民国十七年的《胶澳志》记载,李村区的集市有李村、枣园、沧口、浮山所……
这些记载勾勒出了一条线索,万历年间的李村,还属于即墨,或者说那时候还没有青岛,尽管已经有了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这些军事建制机构,但即墨城是那时这个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才有了“即墨县南六十里”之说。清同治年间的即墨,已经辖有4个城集,39个乡集,就是说从集市数量的增加,看出这个地区的人口比明万历时多了不少。而《胶澳志》的出现,则说明了已经有了青岛,且人口开始往当年称作“胶澳”的那座海滨城市汇聚。民国十七年是1926年,那时德国人因一战是战败国,已经离开了青岛,且经过日本人短暂的管理之后,已归还了中国。这个时期恰是民国黄金十年的开初之时,青岛地区的工业无论是日本人经营的纱厂,还是民族工业,都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于是便有了李村区和李村集。
集市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们以物易物的时代,是定期聚会交易的市场。从上面的文字,还说明了一个事情,即李村这个地方,无论是明代、清代,还是民国时期,其地理位置都比较突出,即便在还没有青岛城市的时候,往南可以辐射到海边,囊括了胶州湾东岸北岸及浮山所石老人一带,东接崂山。有了青岛之后,这里又是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清末与民国时期,尽管已经有了铁路,但是陆路进出青岛,李村都是必经之路。因此李村集便是这个地区与人们生活需求相关的交易市场了。
之所以要阐述这个地区的重要意义,是因为我手头上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百年大集”的故事,在这部20余万字的小说中,作者胡保凯在向读者叙述的是一个百年大集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兴盛,不仅承载着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愿求,更展示了集市生态在一个特定时期场景。
集市最初的形成,就是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因贸易的需求,要把自己剩余的物品拿到一个约定的地方进行交易,换回更需要的东西。有些集市甚至只是利用早晨或者一上午的时间,所利用的场所也多是农耕生产用不到的地方,譬如干涸的河套。李村集多年来一直在李村河的河道上,也是沿袭了这种风习。发源于崂山的李村河是一条季节河,每当雨季会有崂山的洪水袭来,而平时则是干涸的。并且在相当一个时期根据民俗,逢农历二七为集市日。除了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有不少专门赶集做生意的,农历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在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区域里总有集市。而李村集的城乡结合部位置,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构筑了城乡人们需求的平台,加之上个世纪在相当一个时期,交通工具不是很发达,形成了区域差价,成为吸引人气的重要因素,因而渐渐形成了每日集市。就是这样的一个集市,不仅令乡间的商贩可以有固定的摊位成为坐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令大批下岗人员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之道。
诚信,不仅是做生意需要遵循的法则,更是做人的尊严所在。小说从主人公李德信这一人物依靠李村大集,以做人的诚信在集市上获得了信誉立住了脚,逐渐扩展到了李村商圈,像李村河是一个区域的灵魂一样,作者在这一人物身上写出了一个集市所应有的灵魂所在。同时塑造了集市上的多个人物群体,生动鲜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把每一个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果说主人公李德信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正面形象,他在人生的挫折中几度迷失、挣扎,经过了凤凰涅槃式的升华,其中少不了独臂老爹这一民间人物教父式的指点迷津,矫正其做人与做事的方向。
一个集市,既是一个生意的平台,在这里摆长摊或开门头,都要依靠这个平台为生,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各种人物,各类帮伙,以及种种社会现象,在这里都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秩序,在邪气横行的时候,做生意者人人自危,甚至靠龙三这种专踩市场为生的人物出面摆平各种矛盾。甚至钱二姐这样一个丈夫入狱只身闯荡的女子,在这种环境中不得不使出孙二娘式的手段,深陷种种矛盾中打拼生存。李德信在被种种构陷之后,终于明白自己要站立起来,必须在集市上树立正气,才是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过程中,有投靠他却以揩商贩的油占便宜金隆一,有自己的老婆在不正常心态的驱使下想多拿多占,以及自己的亲弟弟急于发展而做出背离的事等等,他在整肃这些身边现象的同时从而树立起威信。期间,几个正面形象的人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市场管理所的邴所长、工商局的连科长,都塑造得有血有肉,分寸把握得比较到位。
商户之间有了正气与诚信,给顾客以良好的印象,集市自然会更加繁盛,而让利给同行,是李德信进一步走向成熟的经商之道,即使是曾经陷害过自己的人。这部小说从内在故事结构上体现了这样一个观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无论是生意场上的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大家忙忙碌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一些,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生活更好一些,有的人是为了一己私利;有的人是凭诚信、凭辛劳获取利益,有的人却不择手段,以伤害他人利益的手段获取利益。李德信最初是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是为了同乡或一些投靠自己的也是下岗的人,都能吃上一碗体面的饭,到后来却能在激烈的竞标中,激流勇退,将利益让给曾陷害过自己的对手,这种境界的体现,令人想起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到这里,李德信这个人物才是真正的站立起来了,也进一步说此人是堪当大任之人了。作者在这里也给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做生意赚钱,固然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必要手段,但是赚钱不是目的,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所该应有的状态。
从小说的构思与人物塑造,整个上半部作者已经完成了非常重要的过程,而在下半部作者又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主人公所面对的重要考验,也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们所面临的崭新问题——坐商与电商的矛盾。同时在主人公来说,也是他与儿子两代人的代沟所出现的矛盾。
这部小说所向读者揭示的深层含义,在于一个集市(市场)的健康发育,离不开诚信的法宝,也可以说是契约精神,这是市场经济所要遵循的一种灵魂。作者只有对市场从人物到交易观察与理解得很透彻,才能驾驭这一题材。尤其是多层面的分析与透视,使读者通过其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看到市场的真谛所在。
《百年大集》不是纪实文学,却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通过虚拟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来完成从感性而朴素的认识中归纳出理性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作者以高度的洞察力与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以主人公为要线索的百年大集众生相。只是在细节上将众多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命运走向,做进一步的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会更好一些。
作者胡保凯曾经创作过一部写市场执法与食品安全的长篇小说《舌战》,获得过好评,这部作品是作者的又一辛勤的成果,而且以更加具有深度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一个百年大集的繁荣景象以及变迁。

韩嘉川,山东青岛人。著有散文诗集、散文集、小说、纪实文学等多部,以及电视作品多种。作品被百余种选本选载,并被介绍到国外。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曾任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副院长、《青岛文学》副主编、青岛市作协副主席。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韩嘉川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