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知生
12/18/2019 11:01:34 PM
1941年2月17日,日伪统治下的青岛特别市李村监狱,曾发生轰动全国的李村大劫狱,二三百名被日伪政权关押的抗日人士和其他人员,被国民党在崂山一带活动的抗日武装成功营救出狱。
70多年来,有关策划这次劫狱的主角到底是谁,指挥官为何人,是哪些人员和武装参与了这次大规模的劫狱行动,在青岛近现代史料中,只字片语难觅当年真踪。本文根据作者手中掌握的资料和采访一些知情人士,就本次劫狱行动得出一些基本概况,以飨读者。
1938年秋,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干事、中统青岛室主任谈明华,受山东省党部派遣,从胶州湾西岸姜黎川抗日游击队部,携带电台秘密潜入青岛市区。
到青岛后,谈明华将电台联络站设在德县路天主教堂附近的明德小学,由戚胜生、王启华两人负责报务,潜伏在市区的国民党中统特工100余人都归谈明华领导,主要任务是搜集日伪情报。谈明华进入青岛工作后不久,很快将敌伪准备进攻鲁西南的战术和兵力部署情况直接发给山东省政府,使山东抗日武装免遭重大损失。这些举动引起日本海军驻青岛特务机关的警觉,于是不惜代价悬赏奖励告密者。而这时国民党地下组织中出现了叛徒韩亚夫,此人曾任胶济铁路党部的通讯员,吃喝嫖赌样样皆通,是个危险分子。国民党胶济铁路党部负责人曾试图将其调离甚至处决,因一时之仁,未能付诸实施。
1939年7月22日夜,韩亚夫在青岛一个暗娼家中被日本海军宪兵抓捕,被捕后,韩亚夫将所有的情况全盘招供。7月23日凌晨,日本驻青海军司令部派遣三路人马,将谈明华及明德小学的秘密电台捕获。明德小学校长彭玉麟以及国民党地下人员张侠、侯汉卿、马元敬等被捕。原崇德中学校长王文坦虽然不是国民党员,但因为具有爱国热情,加入了抗日地下工作而一起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明德小学教职员工及涉案亲属等百余人。
经过日军的严酷审讯和军事审判,谈明华、彭玉麟、张侠、侯汉卿被判处极刑,后改为无期监禁。马元敬、马永华、王文坦被处有期徒刑。1940年三四月间,被判刑的7人先后由日本驻青海军拘留所移送李村监狱关押。
为解救这7人和其他被捕同胞逃出虎口,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都高度重视这次营救行动。这次营救行动由鲁东行署策划,行署下属的第十三专区指派在崂山一带活动的第二特务大队栾志超部具体实施。
栾志超是即墨县第五区杨埠寨人(今城阳区流亭街道),青岛沦陷后在崂山和城阳一带拉队伍抗日,1938年3月,他和栾恕亭、宋中球等人拉起一支数百人的武装,加入了赵世恪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47支队,被编为该支队第三大队,栾志超任大队长。5月,47支队被活动在青岛近郊和即墨、崂山一带的其他数支游击队打垮,栾志超部被孙殿斌的第二纵队兼并,改编为隋永谞的第二支队第三大队,栾志超任大队长。1939年春,隋永谞部改编为鲁东行辕暂编保安第一团,栾志超任该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全程参加了6月开始的崂山反围剿之役。崂山战役后,保一团退出崂山到海莱一带活动,由于栾志超和拜把子弟兄隋永谞之间成见很深,栾志超便带领所部脱离隋永谞的控制,在崂山一带坚持扩大武装抗日。1940年春,为生存和有所依靠,栾志超率部到莱阳国民党鲁东行署(李先良任主任)和第十三专区活动,被十三专区专员兼暂编十二师师长赵保原收编为专区特务第二大队(第一特务大队为纪淑和),栾志超任大队长,活动于青岛近郊和崂山、即墨等地。
栾志超的第二特务大队接受营救李村监狱的被捕人员任务后,配合杜祖平(惜福镇人,原鲁东行辕李兆岐特务团第一营营长,1938年冬李兆岐率领特务团北上黄县参加八路军时,他带领一营哗变,投靠了鲁东行辕)的中统青岛组地下特工,共同策划这次行动的实施和分工,进行了近半年的秘密准备。1940年晚秋,栾志超带领特务大队的精干队员,和杜祖平、王成华等人分成几组,隐蔽进入李村附近,以新新肥皂厂为秘密指挥所,进行安排部署。营救人员身着便衣佩带短枪,分别化装成工人、邮差、拾粪的、推车的等,分散到李村监狱四周民居商户秘密潜伏,熟悉监狱周边的地形和进出通道,为被捕人员的撤离探路。同时由中统组派出特工积极活动,收买监狱的门卫和狱警,制定翻墙进院的路线图,并配置大门和各监室钥匙,为劫狱作准备。第十三专区还在海阳县制作翻越监狱高墙的梯子,分节偷运到监狱附近的新新肥皂厂内备用(这家工厂的主人事后未来得及撤走,被日军杀害)。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也指派山东保安第七旅姜黎川部,派出武装帆船数艘,在沧口海岸一带隐蔽待命,随时接应被救人员搭乘过海。
当时栾志超部在崂山一带活动的有300多人,全部投入这次营救行动。
1941年2月17日,天出奇的寒冷,晚十点以后,大门和岗楼上的警卫放松了警惕,都聚在屋里烤火,栾志超的游击队员迅速割断电网线路,搭梯翻墙进入院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各处狱警给予控制,用配好的钥匙打开各监室,将谈明华、彭玉麟等7人和另外400多在押人员放出,打开大门冲出监狱。越狱人员大部分沿着李村河道,迅速向沧口方向胶州湾海边撤离,少部分向东,朝着崂山方向撤离。驻李村的日伪军接警后随后追来,遭到特务第二大队掩护人员的强力阻击,沿途有百余被捕人员被日伪军打死打伤或抓回,但仍有200余人(据当年驻李村宪兵分队长金子,为此事件向青岛日军司令部呈送的报告为221人,据劫狱五周年时青岛报纸的报道为375人,双方记载人数有出入)于下半夜到达沧口海边,分乘姜黎川部派来接应的帆船在胶州湾西海岸的红石崖安全登陆,抵达国民政府胶县县政府驻地良乡,其中主要人物去了沂蒙山区的山东省政府驻地,受到省主席沈鸿烈和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次大劫狱的报道在大后方重庆等地报刊纷纷刊出,轰动半壁中国,极大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大煞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成功劫狱后,栾志超部声名鹊起,众多青年纷纷加入,人员急速发展到800多人,被暂编十二师师长兼十三区专员赵保原改编为该师第四团,栾志超任团长。
1946年2月17日,李村劫狱5周年纪念日时,青岛市长李先良、青岛党部干事谈明华、青岛教育局长王文坦等人,邀集在青的脱险人员共70多人,在青岛市政府举行集会,隆重纪念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并且回到李村监狱,重温峥嵘岁月里那段惊险历程。李先良、高芳先、姜黎川等当年指挥抗战的青岛主要官员,陪同这些脱险人员在市政府大楼门口和监狱大门前留影纪念。
当年在崂山进行抗日活动的栾志超,是实施这次劫狱营救活动的主要人物,所部数百人全程参与了这次营救行动。而后来的历史进程,却在他和“青保”李先良、锄奸团隋永谞之间开了一段不大不小政治玩笑,致使在庆祝成功劫狱五周年活动时,栾志超虽然已经由济南回到青岛,但纠缠于赵保原的暂编十二师和李先良的“青保”之间的恩恩怨怨,失意的栾志超和如日中天的李先良已不可同日而语,栾志超遂采取了退隐自保策略。据当年青岛的报刊报道:“虽然有许多当年被营救的人前去拜访他(栾志超),但他采取了退隐江山的方式,始终没有露面……”
参考资料:《山东文史资料》《流亭街道志》《杨埠寨栾氏族谱》、青岛档案馆敌伪资料、隋永谞《抗战回忆录》、张晓古《七七忆往》、尹顕亮《即墨县抗战史略》等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北郭居士/李知生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