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老西镇·台西四路

文 / 陈力

12/28/2019 8:48:56 AM


西镇“台西四路”。如今路边的老槐树还在,可五、六十年前,从树下走过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


青岛的路上多是粗壮的法国梧桐,只有很少的马路上种的是槐树


早年间,西镇的“共和楼”饭店无人不晓,它曾是当年西岭最大的一家饭店,没料到最后成了一家浴池


云南路土产店到云南路百货店前的一段路,这里很早以前曾有个“同济”大药房


远处是当年的青岛台西理发店,她成立于六十年代中期,建店初,曾是青岛规模最大的理发店

这几年,人们都喜欢忆旧,不断有人撰文回忆小时候曾待过的地方,不仅仅青岛的一些有名的街道有人写,就是一些名气不大的路也有人写。于是我也在等,等着有人来写一写我小时候住过的台西四路,可遗憾的是,一直等到现在,也没见一篇和台西四路有关的文章。
无奈中,只得不揣浅陋提笔写一写这条不太有名气的西镇老街。毕竟我生于此,长于此,在这里生活了十几个年头。
青岛老市民口里的西镇,非常具体的位置不好划分,从广义上讲,由青岛广州路往西一片的街区都该属于西镇,包括云南路、费县路、四川路,莘县路,南村路,贵州路一带若干的老街老巷。
在西镇有一块地理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块,呈长条鱼脊梁状,当地人称其为“西岭”。
西岭面积不大,从郓城北路开始经云南路派出所,二十四中,共和楼饭店,云南路土产店,云南路大药房,云南路百货店,理发店延伸到滋阳路口的万年青照相馆。
这条云南路,曾是当年西镇最热闹最繁华的一条的商业街。
由西岭的制高点郓城北路往西,一路下行,有几条一字排开的马路,分别通往青岛最西端的贵州路和团岛。自北向南,分别是台西一路,台西二路,台西三路,台西四路,台西五路和成武路。当年青岛人戏称的所谓“八大公馆”里面的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七院和八院基本分布在这几条路上。
有研究者对此曾如此表述:西镇的台西一路至五路一带,明代时就是“小泥洼”村的所在地。据说,“小泥洼”,也曾经叫做“小梅坞”。但这两个村名,孰先孰后,抑或还是一村俩名,这就不清楚了。反正在清代官员的奏章中,这两个地名多次出现。可见,当年我曾经住过的台西四路一带起源于明朝,曾是青岛老市区最早的一部分。
关于老西镇,关于八大公馆的民俗民风、秉性喜好,这几年人们网上议论纷纷,各执己见褒贬不一,各种议论皆有,但今天的这篇小文不涉及此类问题。
今天,只想说一说自己曾带过的那条老街——台西四路的一些旧日记忆。因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条街道有感情,也算熟悉。
因为年岁久远,见闻肤浅,因此,所谈到的一些旧事,很可能不太确切,万望原住于此的街坊邻居予以补充、更正。
自从有了这个念头,我开始留意起台西四路了。前些日子去西镇看望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走出楼院大门,我站在台西四路的最上端的磁山路口,我往下张望,凭心说,以前我很少用心打量眼前曾住过十几年的台西四路。不对啊,小时候觉得无限长的台西四怎么就这么短,充其量,也不过二三百米。 可小时候的感觉却不是这样,在我眼里,台西四路那可是一条宽广无比一眼望不到头的通衢大道。怎么现如今变得如此短小了?
眼下,正值阳历五月末,台西四路两边的老槐树枝叶茂盛,一片新绿。这些老槐树可不是如今栽种的,从我小的时候它们就在,它们在此生长的时间远远超出了我的年龄。
记得当年,我就纳闷过,青岛别的街道上一般都长着高高大大树形好看的法国梧桐,可为什么偏偏台西四路却种着槐树呢?这槐树生长的奇慢,几十年的老树也粗不到哪里去。再说,树的形状也不好看。
老槐树不语,它不管人们是如何议论它,评价它,它依然默默地在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台西四路顽强的活着,生长着……
几十年一晃过去了,当年路边的老槐树基本还是那副模样,可当年在老槐树下面的过路人大多已经不在了,或者老去不在了,或者迁移远离了……
望着眼前曾经的一切,不知路边那些老槐树在想些什么……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陈力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