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国难中的脑残现象

文 / 祈萌之

2/11/2020 10:57:31 AM

万分危急的疫情国难中,有人也没忘记美化政府,网上传播:“这样举国都在经受的巨大灾情,如果发生在欧洲国家,早乱套了!因为他们是大社会小政府,那里的小政府没有能力处理这样的巨大灾情。但我们是大政府,有强大的政府力量,能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应对这场灾难。这真是中国人的幸运!我们为有这样的政府感到骄傲!”
说“大社会小政府”话的人,虽然是脑残,却与近些日子常在媒体视频上亮相发声的某院士不同:
某院士先是告诉全国人病毒是可控可防的;不几天她又借助媒体告诉全国人双黄连是可以防治病毒的;不过双黄连事件把这位院士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但这位院士不记性,昨天她又在媒体上发声“我们有强大的政府力量……”。对每天都有大量的病患者增加,每天都有大量的病患者死去——忧心如焚的人们听了这位院士的废话,当然要骂她良心被狗吃了。
很显然,这位院士不是脑残,她的说法与做法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至于说“大社会小政府”的人,她的话是心话。这样的心话,显然是经过洗脑的结果。
中国既有不少无知的人;也有大批愚昧的人;更有不计其数的脑残。
人无知不要紧,无知可以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变无知的精神状态。
可怜的是,有的人虽然无知,却并不知道自己无知,由于缺少谦卑,竟然愿意多说话。说得越多,越暴露自己的无知!例如“中医不治病”,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经验之谈,是他们的基本生活常识,是他们在就医中拿中医与西医对比的结论。无知的人无视这个常识,却相信别有用心的权贵鼓吹中医的那些假话。
愚昧也不要紧,愚昧可以通过启蒙改变愚昧的心智状态。实际上就是那些已经进入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人类,也都必然地经历过启蒙。启蒙是人类前行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所以启蒙并不丢人,不启蒙才白丢人。
不过有种愚昧不但可怜,更可鄙:
像阿Q与人争辩:“赵太爷地都有六百亩,他的话能错了吗?”进而又为自己穷得叮当响辩护:“我祖上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阿Q这类人所以让人鄙视:你祖上当过皇帝又怎样?你目前不是穷得无立锥之地?今人的愚昧并不比阿Q逊色:不少人动辄在世界面前“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实际上这些人的可笑之处在于——你有五万年文明史又怎样?你现在不是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国家?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养老保险免费。你的国家除了高官什么都免费外,老百姓不是什么都不免费?你喊“五千年文明史”,岂不是在世人面前抖擞着出丑?
不过,比无知、比愚昧更可怕的是,那些在洗脑中变成的脑残!
凡是脑残,大都不相信常识,却相信权势的谎言。不相信事实,却相信教科书的假话。不相信科学,却相信没有科学的古代文化!不相信自私是光明正大的天性,却相信骗人的为人民服务。不相信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不过是中国人有限地回到了常识立场上创造的,却相信是政治家的英明伟大带来的。
例如在这场空前的疫情国难中,明明是政府官员隐瞒了病毒实情,延误了最佳防疫治疗时间,脑残们却非要趁机高喊“我们有强大的政府力量”!脑残们看不到政府官员延误最佳防疫时间是种不可原谅的罪责: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增加、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死去!至于这场国难造成无法计量的国民经济损失,脑残们是连想也不会想到了。
中国以前有两个流行的笑话,听了虽然让人恶心,却很形象、很生动地传达出今日脑残们的丑陋本性:
(一)皇帝由于天天临幸,对女人已兴奋不起来了,所以经常到了临幸时刻,告诉太监们“今晚不临幸了”。岂不知,不管皇帝是否临幸,太监每晚的忙活必不可少:每到晚饭后,太监们都要忙活做各种准备工作,为皇帝选择女人,对被临幸女人进行详细的全面体检……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但没想到忙了半天后,竟是皇帝“诏曰”:今晚不临幸了。太监们白忙活了半天!
于是民间流行起这样一个说法:“皇帝不急,太监急”。
(二)访华的外国传教士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皇帝:“太监体制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残忍制度”。太监听了怒不可遏:“能当上太监,是皇上对我们的恩宠。你懂什么!”
想想看,今日的脑残们与昔日那些奴性到骨子里的太监还有区别吗?
无知与愚昧都可以通过学习与启蒙得到救治,只有脑残是不可救药的。中国的脑残有多少?不知道,有人估计有几千万人属于脑残。不过,看看生活中到处都有脑残,这个估计数量不是夸张吧?
这样的国家与国民动辄向世界叫嚣“我们有大国的担当精神”!这种叫嚣与文革中的脑残没有区别:
文革中的国人——连饭都吃不饱,却跑到大街上游行示威:“我们要去解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
想想看:今日的脑残与过去的脑残还有区别吗?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无知、愚昧的人?只有一个答案:未经过启蒙的民族必定有大量无知的人,有大量愚昧的人!所以当代著名学者李慎之斗胆与老总较劲:不启蒙,中国人没有希望!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脑残?这个问题都知道:这是洗脑造成的人性畸变。怎样抗拒洗脑,保持人性不畸变?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启蒙!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祁萌之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