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假设是没有用的?

文 / 祁萌之

3/5/2020 10:26:50 PM

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曾经说:“慈禧太后早死十年,晚死十年,中国后来的历史,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这是一个精辟之见:慈禧太后早死十年,光绪的变法就成功了;晚死十年,清末新政就成功了。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不管早死十年还是晚死十年,都不会有辛亥革命,历史将是另一番模样了。但慈禧太后偏偏在1908年去世了。
有人对李泽厚先生的这个说法不以为然:历史的假设是没有用的!
历史的假设确实没有用:历史已经形成,已经过去了,不管怎样假设,也挽不回历史,历史也不可能重新开始。所谓历史的假设,有什么用呢?
不过,那些说历史假设没有用的人,却未能看到:历史的假设虽然没有用,但历史假设涵有的逻辑是存在的。李泽厚先生说的“慈禧太后早死十年,晚死十年,中国后来的历史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这个说法涵有的逻辑力量,难道不是无懈可击的吗?
换言之:李泽厚先生这个说法涵有的道理,难道不是铁板钉钉的吗?
实际上,不是谁都能提出历史的假设。凡是能提出历史假设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唐人杜牧的《赤壁》是名篇。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大家公认的名篇,唯一的原因就是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这句诗不仅是全诗的诗眼,还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历史假设!
全诗因为这句诗眼活了起来,不仅引出了下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情致翩翩;更重要的是,这句诗眼引发读者的浮想联翩,就不是局限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体验了;而是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更广阔、更深邃的思想天地。诗中涵有的一种关于决定历史进程的思想启示,无疑是对这个自诩为史学大国的民族,贡献了一个巨大的思想冲击。那些汗牛充栋的史学著作在这个思想冲击下,都变得苍白无力了。不是吗——
赤壁之战决定了东汉末年那个多事之秋出现了三国的局面。众所周知,赤壁之战东吴胜利了。东吴所以能取胜,得益于东吴火攻曹操船队,使曹操全军陷于火海之中而彻底失败。
但是,若没有东风的助力,火攻是不可能成功的。历史的吊诡在于:恰恰在那个决定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出现了罕见的东风!这可能是造化不亡东吴的天意。否则,以当时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军事力量与东吴仅仅几万人的军队开战,东吴必败毫无疑问。
所以诗人在古战场遗址怀古凭吊中,能摆脱史书与民间的一致成见——诸葛亮借东风的的神机妙算;羽扇纶巾的周郎运筹帷幄中的胸中自有百万雄兵;孙刘联合的同仇敌忾——这些既成俗见虽然被文学家在绘声绘色中,变成了常演不衰的历史大剧,却都不着肯綮,都没有抓住决定赤壁之战胜负的关键。所有的人们都忽视了:东风才是决定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关键!
沿着这个逻辑思路下去便会看到:是东风决定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国局面。 东风是什么?是天意?是人不可左右的力量?是偶然出现的自然现象?
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严峻无情的法则:
东风决定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走向。但东风是偶然现象。也就是说——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这个结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类发现这个真理虽然很晚——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很多国家的意识形态不认可这个真理。但中国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却都指向这个真理!这个真理迟至二十世纪才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主要思想之一。但这个真理,却被一千二百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在《赤壁》中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只是沉浸在四书五经中的中国历代文人无人注意到罢了。这是中国文化界、中国哲学界、中国思想界的一个莫大的失误与遗憾。
当然,由于受时代的限制,由于杜牧毕竟不是哲学家,他没有、也不可能沿着这个发现深入探索下去,找到“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走向”这个真理性的哲学结论。但是作为一个诗人,能有这样无与伦比的“历史假设”,已经是天才的思想启示了。
无独有偶,前述当代中国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不是也用“慈禧早死十年、晚死十年”这个历史的假设,道出了同样的真理:
慈禧早死十年、晚死十年涵有的逻辑是毋庸置疑的。但慈禧在1908年去世了,这是个偶然现象。这个偶然现象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即我们所看到的历史。
××是1976年去世的。他去世,文革结束。才有了改革开放。如果他1976年没有去世,继续活下去,文革将继续下去,改革开放便无从谈起了。但××去世是个偶然现象。这个偶然现象决定了我们身在其中的历史走向!
李泽厚先生不愧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他用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回应了《赤壁》涵有的跨越时空的思想启示!不难看出: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被李泽厚先生用通俗的事例,明明白白地彰显在读者的面前。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不是充分体现了一个卓越的哲学家的思想魅力?
但遗憾的是,李泽厚著作表达的史学思想,却与他的这个对《赤壁》的著名“回应”并不合拍!他的史学思想仍然暗含着历史规律的意绪。其实历史是没有规律的。历史总是被偶然因素决定了其走向。而偶然因素是人无法提前预知的。所以李泽厚说他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乐观——在我,是无论如何也乐观不起来的。因为历史没有规律,未来是不可以预知的。所谓乐观,从何谈起呢?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祁萌之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