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人物志·一生多变的姚时武

文 / 李知生

2019-03-22

抗日战争早期,有一个人曾经两度带领人马在即墨进行过抗日活动,后来投降日军,为日军所杀,这个人就是姚时武。
姚时武(1895-1940,也写为姚士武、姚时吾),湖北省黄岗县团风镇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曾经在北洋军阀部队当兵两次,1927年姚时武回家经营小杂货铺维生。1934年经朋友介绍,姚时武加入国民党中央税警总团,任班长。1937年初,沈鸿烈为对抗日本人对青岛的侵略,向蒋介石求援,要求派驻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进驻青岛,加强防卫力量。由于日本人的特权,青岛不能驻扎中央正规军,蒋介石命令财政部税警总团长黄杰以保护当地盐税收入名义派兵进驻青岛(这样名正言顺,因为青岛有胶澳、金口两个盐场)。于是,黄杰密令丘之纪的税警第5团2000多人秘密进驻青岛海西盐田,团部设在棘洪滩摩天岭。姚时武随军来到青岛。淞沪抗战打响后,税警第5团撤回海州。姚时武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随军撤回,留在青岛到国民党青岛海军陆战队当了一名军事教官。后来沈鸿烈率领青岛市政府人员和海军陆战队撤出青岛时,姚时武又没跟随前去,还是留在胶州湾内的盐警队里当教官。

1938年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即墨县抗日武装纷纷建立。春,姚时武带领一部分盐警加入了即墨五区大金家村金白玉、金启存、金耀宗等人拉起的抗日游击队。不久,金白玉投靠了赵世恪任司令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47支队,被编为第8大队,姚时武担任该大队军事教官。
1938年5月底,趁驻即墨城日军换防之机,47支队与其他几支抗日武装联合收复了即墨城,47支队驻扎在城里。日军返回即墨时,47支队和其它几支抗日武装抵抗一阵便撤出了战斗。6月中旬,47支队被韩炳宸联合其他几支游击队将其打垮击溃,纪淑和的苏鲁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16支队第10纵队,收编姚时武所在的8大队为该纵队第4支队,姚时武仍担任4支队军事教官,此时的姚时武已经43岁,比起那些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大了很多。他有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待人处事都非常圆滑,在处理问题上工于心计,善于和官兵们笼络感情,又在国民党正规军队干过、懂军事,在该支队中威信很高,大家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1938年7月,姚时武凭自己的威望,整体拉出第4支队的人马携带武器,投靠了在即墨西北部刘家庄一带驻扎的鲁东行辕特务团,被团长李兆岐编为该团第4营,姚时武任营长。12月,随李兆岐起义到达黄县根据地。1939年2月,鲁东行辕特务团被改编为胶东八路军5支队65团,辖3个营,姚时武任1营营长。胶东区党委为了加强65团的政治工作,抽调来大批党员干部充实到65团的基层营、连中。常勇担任1营教导员,孙济鲁、李华、盖中敏等担任连指导员,林钧才当军医。由于1营武器装备比较精良,士兵多由青岛纱厂工人、盐警、盐工和小学教师、学生为主组成,素质较高,战斗力强。在随5支队打招远城和攻玲珑金矿的一系列胶东保卫战中,姚时武带领1营打了许多胜仗,受到支队首长的表扬,并增拨兵员武器,使一营成为有700多人的加强营。从现在掌握的史料来看,姚时武的叛逃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经历一个策划的过程。
据时任1营教导员常勇回忆,“1939年5月,刘黑七率部向牙山进犯,企图破坏胶东兵工厂时,65团带姚时武营去牙山救援。刘黑七不支逃窜,1营一直追到海阳徐家店,还要继续南追,我发觉姚想借追击之机叛变南逃,不同意继续追击,就撤回来了。我发现姚时武有些靠不住,建议5支队把1营2、3连连长调去抗大学习,并且要求学习完了也不要再回65团了,矛盾有些明朗化了。我和连指导员李华写了个报告:一是这个队伍要调回来,不能单独在外活动;二是建议调姚时武去61团任副团长,采取明升暗降,使他脱离原部队。上边同意1营调回住山后西边爬头张家。回来不几天,就是三、五天,姚时武到张戈庄见了李兆岐,晚上回来,第二天早晨就叛变了。可能是7月,我记得青纱帐还没起来,我们住在群众家,我和连指导员盖中敏住东间,姚时武和警卫员住西间,副营长杨德志和通讯班长住中间。晚上睡到下半夜,突然通讯班长喊枪没有了,我们起来一看枪也没有了,知道出问题了,我和盖中敏赶快把文件烧了。住了不一会儿,姚时武的警卫员报告说;教导员,掖县城的敌人出来了,营长到前边看地形去了,叫您赶快赶上去。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找到部队作工作,可是走了十几分钟怎么也找不到部队,我的马也被他们骑去了。过了河,我对姚时武的警卫员说;我不走了,你去告诉姚时武,有什么误会就在这里谈。这时林钧才医生也牵着骡子来了。一会儿,姚时武骑着马回来了,他在马上打了一个敬礼,接着说,我是一定要抗战的,如果允许我独立,我还听高司令(高锦纯)指挥。说了几句他就走了,我们几个也就回来了,……姚时武对我们这些派去的人,一个也没伤害,都先后跑回来了。”

1939年7月下旬,姚时武带领1营700余人脱离根据地,逃到曾经驻扎过的即墨八区刘家庄、埠东,莱阳张官寨一带盘踞,并投靠了张金铭的山东保安18旅,被编为该旅第6团,姚时武任团长。
姚时武视刘家庄一带为自己的地盘,不容许他人染指。1939年9月,中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周浩然到西尖庄村开展工作时,被姚时武所部捕杀。
姚时武叛逃回刘家庄时期,由于粮饷来源困难,只能在张金铭、赵保原、姜黎川在即墨、平度、莱阳一带势力范围内的村庄征集粮饷,引起当地百姓强烈不满,遭到张金铭、赵保原和姜黎川所部的联合军事打压。面临生存危机的姚时在日伪的威逼利诱下,开始酝酿投敌。

据日伪即墨区乡政处长张子安事后向青岛特别市的报告称,即墨日伪政权得到姚时武窘态的情报后,因为有机可乘,立即开始招降行动。1940年3月,汪伪汉奸政府成立,姚时武似乎找到了投降的借口,最终下定了投降日军的决心。4月7日以后,姚时武又先后四次派军需处长金述诚和第二营营副赵子尚到乡政处联络投降事宜,并最终敲定4月25日,姚时武率部到长直以北的段泊岚集合,举行投降仪式。
4月23日,赵保原得到姚时武要投降日军的情报,便联合张金铭、姜黎川等部联合攻打姚时武所部。姚时武不敌退出刘家庄后来到起各庄,便投降了由即墨城前来接应的日伪军。投降后日伪头目认为姚时武部队先投八路军、再投第18旅,经过几次更新组合,从组织和思想上很不稳定,靠不住。因此在解除大部武装后,让他们自由选择去向,结果跟去集中缴械的数百人一轰而散,仅有少数人跟随姚时武投降后到了即墨城。
姚时武所部向日军缴出的武器有:迫击炮:3门,掷弹筒:2个,步枪:269支,子弹:1万余发,手榴弹:500余颗,战马:3匹,毛瑟枪:2支,刺刀:10把。

日军将姚时武等人带回即墨城后,便不知所终。不少知道当年投降事件的人认为,从强迫缴械、解散部队可以看出,日军对其很不放心,很可能怕反复无常的姚时武也像韩炳宸一样反正归去,故将其秘密处死。
原载2015年10月25日青青岛社区·城市档案论坛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北郭居士/李知生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