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查令十字街84号》(2)

文 / 李鸿春

9/18/2020 10:05:19 PM

再读《查令十字街84号》就是深入细读了。

全书除了八十封来往书信外,就是一个叫恺蒂的女士写的书序《书缘·情缘》,此序写于1998年12月的北京,看来是英文版或其他什么语种版的序文。其次是译序,也就是中文译者陈建铭所写《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一文。读完这两篇小文,我赞叹恺蒂文笔的春秋演义熟稔笔法,淋沥畅快,更敬佩译者陈建铭的勇气和决心,一丝浅浅的书缘,他读了觉出一股暖意,一气译出,而且语言充分表达了作者海莲女士的幽默风趣特点。七十年代初,此书就先在美国后在英国出版,发行量很大的《读者文摘》还作了摘登,1975年英国上演了电视剧,1987年拍摄成同名电影,亦世界著名演员扮演。

1988年,此片还获得英国电影学院的最佳女主角奖并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1989年海莲与电影编剧怀特曼又获编剧协会奖,就是这样大的影响,竟没有被任何一个中文翻译大家将其介绍给上亿的中文读者,可见国内中文翻译界的低俗和欠缺了。我历来对国外名著的中文译本持怀疑态度,不少译文读来生涩干巴,在“命题作文”的情况下,很难说译者对原著持有多少读透了、悟透了而后站在一个喜爱的角度上去翻译。译者陈建铭除了从特别喜爱这本小书的出发点而译,他还注释中解释为同名电影翻译到台湾后,片名竟译作《迷阵血影》,影片中的对白字幕亦惨不忍睹,他说“我翻译这本书,多少也想为它赎点儿罪罢。”可见好书的译者的个人喜好在其翻译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中文译林版序文作者恺蒂,由此也知道此女士是个著名作家,在英语世界及国內很知名,著作多多。

这本小书在外语世界风行几十年,中文译者自陈建铭手下于1999年在台湾出版,也是这本书英文原版出版二十多年之后了,2005年5月国内南京的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简体中文版至我2017年9月读到竟又过了12年。上网搜一下,有一个我熟悉的电影演员汤唯、王志文等人演出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2016年4月在国内上演,获得了近八亿人民币票房,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用《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串起了两个青年男女一段颇为曲折的情缘。如此火爆的一本书,而我竟孤陋寡闻,脑海中连点波澜印象也没有,可叹可悲。

我可以说对这本小书爱不释手了,这不只是多读几遍的问题,我对在澳洲生活了20多年的表妹由衷感激,我知道多年前她也干过文化事业,也从事过书报出版行当,娴熟的英语环境下,热爱关注中文书刊,把书籍作为礼物送人,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爱书人,只要爱书人之间这种心灵和精神的共鸣,才能诠释出数不胜数爱书的趣事。

这本书,在八十封信的后面,还附有台湾繁体中文版序文作者唐诺的文字《有这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从这篇序文中知道,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是一条典型的旧书刊特色街,且无与伦比,由《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的畅销风行,使这条书街在读书人的心中熠熠发光。

我是个中文读者,不谙英文和任何外语,每次出国,也会逛书店,面对琅琅满目的外文书籍,也只能尴尬至极扫兴而归,我去购书当然只会买中文版本,我去最多地点是香港旺角、铜锣湾的书店总是一家连一家,台湾的诚品书店可以说是中文书店的品牌,在香港也是诚品分店,还有老品牌的中华书局和大众书局等。买书的话当然我还会去台湾、香港购书,这次在悉尼就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大街的中文书店买了五六本国内没有的港台版人文书籍。如果我去英国的话,我一定会去查令十字街逛逛。多少年前,读福尔摩斯的书,知道这位大侦探在伦敦的居住地贝克街221号B座,是一条实打实的街道,萌想有朝一日去伦敦一定会去贝克街221号B座走一走,而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去伦敦,我一定会先去查令十字街走一走,不论这条街的84号变成了酒吧或商店或其它,我想信英国与中国国内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上作法肯定不一样,英国没有大拆大建,那84号肯定会在那里微微笑着,招呼每一位爱书人来拜见它。

小书中最后还有一篇附文,是一个叫张立宪写的《爱情的另一种读法》,此人文笔不错,文中的认识与观点我不尽赞同,但作为一篇读后感还是优秀的。特别是有一段扯出二十年后海莲终于来到查令十字街84号,了结了一段情思。文中说:二十年间“只是在某一刻,他会注意到书店中驻足的一个女子,大概就是他想象中那个女人的模样?她说她来自美国,他的眼光一下子变得热切,却又不是,他好像习惯了这种失望和等待。”德尓去世后,海莲走进了查令十字街84号,站立的地方,正是他深情凝视的所在。这似乎就是爱情的另一种读法了。

从书序中可以知道,七十年代初期,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已经易手,门口挂着一个铜牌上书“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旧址,因为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我想我会去的,也应该算是朝圣,因为读书人、爱书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处圣地,查令十字街84号与在台湾和香港的那些书店街区也会成为我的圣地。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李鸿春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