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的笑脸(外两篇)

文 / 杜帝

4/30/2020 10:10:32 PM

我搞了几年电视,有一点印象极深,采访老百姓的时候,你把话筒一递,他们不知为什么就笑容满面,和气文明,面对镜头几乎不约而同,说好话唱赞歌,甚至慷慨激昂。
例如报道每年一届的啤酒节和糖球会,在熙熙攘攘人群里,被采访的人都是什么感谢政府啊,为祖国骄傲啊云云。
我在边上直皱眉头,就不能说点实话?
我提示会场脏乱差,物价奇贵,你们也满意?
他们有些懵,问,你们真是电视台的吗?
我说是,节目叫《第一现场》,过几天就播,还重播好几次呢。
他们马上又笑容满面,说好啊,我们感谢政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诸如此类的车轱辘话,空洞无物的话。
也有提意见批评的,我如获至宝,觉得给节目增加了信息量,结果和我担心的一样,送审时这些意见和批评被领导拿下,领导苦笑,上面规定很清楚,咱就别惹事了。
怕我有牢骚,领导说就是我通过了,上面还是毙,没用。再说换你来审,你敢发?发了可能撤你。
其实接受采访的老百姓何不是如此想法?不捧场就是无效劳动,挠痒痒都容易出事,还奢望拳打脚踢?
记得采访青岛中山路改造,市民说把大树伐了好哇,亮亮堂堂,宽宽畅畅,我们敬佩决策的市领导!
后来市领导换了,中山路恢复栽树,还是那些周围居民,面对摄像机说:中山路怎么能没有树呢? 光秃秃的商业街,能把人晒晕!他们简直是胡闹!
当然居民们更关心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和如何安置,赞扬里带着讨好的意味。
他们的笑容适合上镜。也许潜意识里的圆滑,也是生活逼迫的智慧。
为此我写了一首诗:话筒一拄,你们先换上笑脸,言不由衷,臣民习惯。其实采访和被采访,都是工具,爷俩比鸡巴,差不多的玩意儿,赵家需要了,就掏出来……
对不起,可能说脏话了,不一定是鸡巴,某家更可能,他们敏感着呢,口水诗也不行,打住。

专打不长眼的

制度衍生的普遍性腐败,逼得老百姓在网上找不长眼的,偶有炫富露富或嘚瑟露馅的,穷追猛打,早晚把他们弄进去,起码处理了,也算解气。
这算什么事啊,纪委的工作由网民代办,人们像看演出一样,把常规性的工作变成了笑料,老百姓知道点什么,挂一漏万,围着茅坑偶尔用手抓了个没头苍蝇。
弄不好还是罚酒三杯,或者避风头调离再用。

感谢网络

以前得到信息和获取知识,渠道是多么狭窄和偏执啊,基本上都是一级级审批,层层过滤生产制造,定向投喂发行的。
网络改变了一切,天南海北都有发声的通道,尽管受限制,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人说是打开了一扇窗,我觉得不仅是窗,还有一道门,甚至越过了篱笆,有的人还翻过了围墙,看到了更宽泛的场景。
网上鱼龙混杂,为挣几毛钱忙活的水军铺天盖地,但他们挡不住春天的气息,由此我感到了换季的温暖,看问题的态度和视角,都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应命文学服务文学,三突出高大上,缺乏人性的假大空,与这些年崛起的文字,差距不可以道里计,可以说高下立判。
我在网上遇到了许多高手,他们的文字灵动,胆识过人,如果没有网络,你可能仍在小屋里摸索。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杜帝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