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禹锡听歌——读诗札记

文 / 学周

2019-12-05

刘禹锡集中有三首关于听歌的诗,从诗的艺术本身或许不是最好的作品,但却能够体现他独特的诗风。刘禹锡的诗有旷达,有讥讽,有悲愤,有沉痛,从这三首听歌诗中,大致可以领悟其独特的诗味。

与歌者米嘉荣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凉州》是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民歌,由玄宗时的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献朝廷。据记载,《凉州》在唐代宫廷上演出时,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可能引发“悖动之事”“播迁之祸”,当然更多的人大声欢呼,否则就不 可能广为传唱。史载,米嘉荣是一个西域少数民族歌唱家,自公元806–824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其歌唱艺术倾倒京城,被皇帝赏识,并在宪宗、穆宗、敬宗三代任供奉,史书上称他为“三朝供奉”(首席乐官)。能在唐代宫廷连任三朝乐宫,在中国音乐史上是少有的。在长安时,刘禹锡与米嘉荣有厚交,两人常在一起交流艺术。米嘉荣给刘禹锡唱的许多西域和西凉(甘肃)歌曲,使之很受启发,他吸收融汇了许多民歌音乐素材,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体——竹枝词,风格清新,在当时风靡全国。
这首《与歌者米嘉荣》应该是写在首次被贬返回京城之际。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辅佐王叔文执政,不久王叔文被贬,刘和政治同盟同时被贬,史称“八司马事件”。刘禹锡的去处是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以后,当其重获提升,却因在召还长安后作了那篇著名的玄都观看桃花的诗,讽刺当局,再度被贬。又过了十四年,他才被再度召还,先后在长安及洛阳任职。一别京城二十余年,直到826年才回来,宫廷艺人中许多新秀都不认识了,唯有艺坛老将米嘉荣仍健在,一对老友,年轻相别,白头重逢,感慨万分。于是刘禹锡就写下这首《与歌者米嘉荣》,诗作承袭其一贯风格,寓讥刺于平淡中,从反面着笔,看似温柔敦厚,实则怒目金刚,诗作工巧新颖,深得风人之旨。
诗的首两句写出《凉州》曲调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在当时能够唱出《凉州》曲调或许只有米嘉荣了。米嘉荣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却是轻先辈重后生。时世如此,就只能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年轻人。这番劝慰,含着无限辛酸和愤世之情。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髭须事后生”,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含着泪水的笑意,隐藏着讽刺的锋芒。正是这种正反结合的“正言若反”,才化尖锐泼辣为含蓄蕴藉,化急切直率为委婉淳厚,使诗意更加隽永深长。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这首诗前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这位旧宫人,或许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扣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好听自然可知。这和杜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听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完全相同。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还活着的,已经“无多”了。这首诗即作于飘零宦海、久历风波之后,刘禹锡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到老无成的感情。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感慨万端,所以,无论她唱得怎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的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觉到,刘禹锡渗透于此诗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与歌者何戡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论及此诗云:前二首(指《与歌者米嘉荣》《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题外转意,此首兜里得好,叙而不议,神味觉更悠然。深情高调,三首未易区分高下也。胡次焱云:前二句,颇有恋君之意。因“唱渭城”句推之,乃知幸怨家仇人之无存也。旧人惟有何戡,更与唱曲,欣幸快意之词,与“前度刘郎今又来”同意。《诗法易简录》:无一旧人能唱旧曲,情固可伤,犹若可以忘情;惟尚有旧人能唱旧曲,则感触更何以堪!相逢之时,而唱别离之曲,又是旧人所唱,该当“不胜情”。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于学周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